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11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1.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实行严
2、格的等级制度,并未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B。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是商朝的政治统治特点之一,材料中只体现西周的等级制度,未体现神权色彩,排除 C。血缘与政治相结合指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与材料强调西周的等级制度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
3、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说明了宗法制对维系分封的重要作用,答案选 D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嫡庶尊卑有别;B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存在- 2 -特例;C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3.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 “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君权神授D. 家天下
4、【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表示地位的悬殊;“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表明别人不能用,体现唯我独尊、地位特殊。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未涉及皇位如何传承,排除 A 项;C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5、三省六部的相权是三分,但不是独立施政,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省六部是中央集权但不是地方分权,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顶峰是后来清朝时军机处的设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制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5.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3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官钱宰的诗表明
6、明朝的官员早早起床去午门参加朝会,生怕去晚了,会被皇帝怪罪,这应该是皇权专制下官员的一种压力和危机感的体现,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官员的压力和危机感6.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内阁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 “断不至有权臣”说明军机处设立是防止了大臣专权,正确。军机处设立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体现,正确。军机处的设立,降低了内阁的
7、权力,项错误;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没有扩大统治基础,错误;选择 A 项正确。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 4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是指由于清政府拒绝与英国的平等贸易结果引发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观
8、点既没有认清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更未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要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扩大殖民侵略权益,所以费正清的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应该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以便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 错误,排除;鸦片战争是非正义性,材料没有体现作者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排除 B;材料中不是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 D。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实质【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是列强为获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9、,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结束。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要特别注意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进步作用,这是新课改的核心考向之一,可以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8.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 。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 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B.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C.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 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咸丰帝
10、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是其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表现。9.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场“悲壮的斗争”是A. 虎门销烟- 5 -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借助拜上帝教发动起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但是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最终以失败告终,B 项正确。虎门销烟没有利用宗教形式,A 错误。洋
11、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器物运动,C 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反西方宗教而不是借宗教摆脱传统,排除 D。10.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 ,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 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B.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 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 、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最全面的
12、应为 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点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争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甲午战争战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6 -A.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地击败D.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的目的【答案】B【解析
13、】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材料中“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心,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B 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全盘西化和击败传统文化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 AC;辛亥革命并未实现中国走向富强,D 错误。1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
14、化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职官制度参考了商朝的职官制度,设六官掌管不同的事务,体现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B 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与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不符,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西周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而是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排除 C。D 项说法错误,西周属于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排除。1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7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D. 丞相权力被六
15、部分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主要包含两对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被废除;二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演变趋势,其实质是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与材料反映的君臣关系不符,排除;图示并非只反映明朝内阁制度,排除 B 项;图示并非只反映三省六部制,排除 D 项。点睛: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相对过大。西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以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
16、行政效率。北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清朝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4.“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C. 郡县制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益阳市 箴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1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