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黑农五号大豆、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依据的原理依次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的原理,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即;黑农五号大豆原理是基因突变,即;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培育抗虫棉是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即。故 A、C、D 错误,选 B。【点睛】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1、杂交育种
2、(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杂交,连续自交,不断选种。2、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3、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4、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3、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 用乳用牛与肉用牛杂交得到乳肉兼用牛B. 用低温诱导二倍体西瓜2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D. 用硫酸二乙酯处理水稻种子【答案】D【解析】【分析】在可遗传变异中,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用乳用牛与肉用牛杂交得到乳肉兼用牛,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A 错误;用低温诱导二倍体西瓜可获得四倍体西瓜,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 错误;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
4、C错误;用硫酸二乙酯处理水稻种子,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D 正确;故选 D。【点睛】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 3 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的进化的原始材料。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因此,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
5、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3.已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a 和 b 为优良基因,并分别独立控制不同的优良性状。欲利用现有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三种纯合子,较简单快捷的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方法是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 D. 基因工程育种【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 a 和 b 为优良基因,培育的优良新品种基因型应为 aabb,故为利用现有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三种纯合子,简单快捷的培育出优良新品种 aabb。3【详解】欲培育的优良新品种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均为隐性性状,对应基因型为 aabb,最简单快捷的育种方法:
6、选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个体杂交,所得 F1再自交,F 2中出现的优良性状的个体,即为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故 B、C、D 错误,选 A。【点睛】常见育种方法的选择:1.最简单快捷(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2.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育种)的方法:单倍体育种。3.培育果实、植株较大或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4.提高变异频率,获得新基因或新性状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5.定向改变生物现有性状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4.关于小麦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用射线照射植株,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结构变异B. 由于水肥充足引起小麦籽粒大、麦穗大
7、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 若用小麦的花粉直接培育成植株,该植株所结的麦粒会变小D. 叶绿体 DNA 上导入的抗虫基因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变异的类型、单倍体的特点以及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详解】某些因素可以诱导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 项正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关键看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水肥充足引起小麦籽粒大但并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 项错误;小麦是异源六倍体,用花粉直接培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虽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不含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不结籽粒,C 项错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叶绿体 DNA 上导入的抗虫基因传递
8、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 项错误。【点睛】变异是否遗传一定要看这些因素能否改变遗传物质;讨论籽粒时首先看是否可以接籽。5.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4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说明通过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A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杂交育种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
9、小麦比例越来越高,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生物没有进化,C 错误;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 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兴国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
10、 200 条姐妹染色单体B. 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 74 条染色体C. 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D. 三倍体鱼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均含有 49 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A、兴国红鲤的染色体数目为 100,因此初级卵母细胞可有 200 条姐妹染色单体,A 正确;B、杂种子一代是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数=(50+24)2=148,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 74 条染色体,B 正确C、异源四倍体鱼的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AABB,草鱼的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BB,因此杂交产生的三倍体鱼(ABB)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红鲤,C 正确;D、三倍体鱼由于联会
11、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D 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名师点睛】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5染色体为 50+24=74 条,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此时染色体为 742=148条杂种子一代(4N=148)与草鱼(2N=48)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染色体为1482+482=98 条7.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水稻与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不同B. 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最终获得单倍体C.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 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熟记常见育种方法及其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详解】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而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一般需要杂交、花药离体培养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三个过程,最终得到的不是单倍体,B 错误;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但不能产生新基因,C 错误;三倍体西瓜虽然没有种子,但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其无籽性状能通过无性繁殖得到遗传,D 错误;故选 A。【点睛】常见的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方法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过程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
13、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6举例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抗病植株的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8.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雄蜂是单倍体(由卵细胞发育而成) ,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杂合褐色雌蜂进行杂交,下列对子一代的分析,正确的是A. 雄蜂体细胞中有 32 条染色体B. 蜂王、工蜂和雄蜂均有两种基因型C. 蜂王、工
14、蜂和雄蜂的体色均为褐色D. 工蜂中褐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5【答案】B【解析】【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说明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没有性染色体。且体色褐色(A)对黑色(a)为显性,所以可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亲本的基因型,从而判断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等。【详解】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是单倍体,所以其体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A 错误;由于亲本是褐色蜜蜂与杂合褐色雌蜂进行杂交(设其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 ,所以褐色蜜蜂为雄蜂,基因型为 A,杂合褐色雌蜂基因
15、型为 Aa,子一代蜂王、工蜂基因型有 AA,Aa 两种,雄蜂基因型有 A 和 a 两种, B 正确;子一代蜂王和工蜂的体色均为褐色,雄蜂的体色是褐色和黑色,C 错误;子一代工蜂基因型有 AA,Aa 两种,比例为 1:1,故工蜂中褐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3/4,D 错误;故选 B。【点睛】蜜蜂的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雌蜂是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 A()Aa()A 和 a() 、AA 和 Aa() ,所以雄蜂是褐色和黑色,雌蜂和蜂王是褐色。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子一代工蜂中AA:Aa1:1,其褐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9.团头鲂(2n
16、48)属于淡水鱼。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7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 ;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有关新培育的团头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C. 各纯合子间的基因型都相同D. 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没有分离出极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来的,则其所含染色体数目与野生型团头鲂相同(都是 48) ,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相同,因此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为纯合子。【详解
17、】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没有分离出极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来的,则其所含染色体数目与野生型团头鲂相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 48,两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 错误;两者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 48,B 错误;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出极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来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各纯合子间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 错误;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相同,因此新培育的团头鲂应该为纯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因此其产生的
18、主要原因是交叉互换,D 正确。【点睛】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染色体不再复制;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已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不能进入两个子细胞,使染色体数目加倍。10.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育种的过程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的是A. 诱变育种 B. 多倍体育种C. 杂交育种 D. 基因工程育种8【答案】D【解析】【分析】诱变育种:用物理因素(如 X
19、 射线、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是用低温处理或者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详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种类发生改变,基因数量不发生改变,A 错误;多倍体育种是用低温处理或者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
20、体的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核基因数量成倍增加,但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B 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利用已有基因进行重组,按需选择,不能改变基因的种类,也不改变基因的数量,C 错误;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因而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基因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D。【点睛】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的数目;染色体变异能使基因数目发生改变,但不改变基因种类;基因重组既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又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基因工程既改变了基因数目,又改变了基因种类。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根
21、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B. 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留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A【解析】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所以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A 对;9迁入、迁出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错;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 错。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
22、变异的结果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详解】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A 正确;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青霉素耐药性菌株,才能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将其选择保留下来,B 错误;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但由于骡不育,因此骡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叶突变为叶刺的仙人
23、掌减少了水分的散失,被沙漠干旱环境选择保留下来,D 错误;故选 A。【点睛】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C.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捕食者的存在可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定向的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10
24、变;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详解】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 正确;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 正确;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 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D 错误,故选 D。【点睛】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生物漫长的共同进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