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选修,含解析).doc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选修,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选修,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 级 高二历史选修9 月份试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2 分,计 80 分)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 老子 B. 朱熹 C. 孟子 D. 荀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故 C 项正确;A 项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 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认为理是
2、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排除;D 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礼法并施,排除。【点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解题的关键。2.全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 1988 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 21 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00 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D. “制天命而用之”【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幸福的和谐社会,结合所学孔子的核心思想为仁,主张以爱人之心来协调人际关系,提出己所不
3、欲,勿施于人,故 A 项正确;BD 项是荀子的思想;C 项是李贽的思想。点睛:首先要明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和谐社会的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选项中找出答案即可。- 2 -3.1999 年,在每年一届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召开前夕,以生产“孔府”牌系列香烟享誉国内的滕州卷烟厂,独具慧眼、抓住良机,隆重推出了一枚“纪念孔子诞辰 2550 周年”烟盒,引起了广大烟标收藏者的关注。下列与该烟标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B. 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 孔子的
4、著作有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论语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不是战国时期,故 A 项错误;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 B 项错误;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故 C 项正确;论语是孔子后世弟子所著,故 D 项错误。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坚信荀子的理论” ,可以判断出只有 A 项符合题意。因为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 3 -行为,使人向善。BCD 不是荀子的思想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答案】A【解析】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A可以说是使一些学生有读书的机会,而 B
6、CD 只是具体的方法和态度,比较之下,A 贡献最大。故选 A。6.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 追求天下为公 B. 崇尚秩序 C. 主张仁政 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两者都强调“秩序” ,故B 正确;A 中天下不符合题意;C 是孟子思想政治主张;D 是董仲舒思想主张。7.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
7、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知新D. 当仁不让于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体现了教- 4 -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与题干信息相符,故 B 项正确;A 项是教育方法,C 项是学习方法,D 项的意思是“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8.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8、,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A.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个人的气节,因此从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注重气节,健全人格,故 A 项正确;B 项是关于人性,排除;C 项是关于民本,排除;D 项是关于仁爱,排除。9.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
9、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的主张,故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故 A 排除。材料主旨反映君臣父子的关系,不在于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故 C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10.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0、。从孔子的思想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5 -A. 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 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人思想的内在一致性。A 项是孟子的性善论。B 项是孔子所独有的“有教无类”思想。D 项是法家思想。C 项是三者的共同追求。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1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封建国家由分
11、裂走向统一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是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的加强。故选 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影响;中国传
12、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思想统一【名师点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12.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 君权神授 B. 独尊儒术 C. 人定胜天 D. 实行“仁政”- 6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学说,故 A 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不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 B 项错误;
13、C 项是荀子提出的,排除;D 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点睛】 “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人类自古便喜欢仰望天空。每逢日食,现代人不分阵营,不论信仰,纷纷驻足观看这宇宙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可以联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
14、异进行谴责和警告。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 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文化专制,为维护大一统服务。B 项主张与材料无关。D 项君权神授指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 ABD 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联系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14.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 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 B. 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 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D.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D 项正确;ABC 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15、 ,排除。【点睛】解题时要抓住“根本原因”这一限制条件。1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7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C.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神学”等字眼就可以看出董仲舒是在神化封建统治,即强调“君权神授” ,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董仲舒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是朱熹而非董仲舒的思想,不
16、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6.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 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 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 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D【解析】材料中“最有影响”不等于都是肯定,因为从材料中提到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依据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中华文化史的作者是否定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的。而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 “独尊儒术” 、均与题干不合,AB
17、 项不选;“大一统”与名族的劣根性无关,C 项不选,故选 D。17.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 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 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 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 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答案】B【解析】材料“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符合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因而汉武帝赦免了他,故 B 正确;A 不符合历史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臣量刑不当”的
18、信息,故 C 错误;D 与材料意思相反。1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 8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转变说明了思想专制统治的出现,这种思想控制的加强是建立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础之上的,故正确;说法错误,错在“消亡” ,排除;所以答案选 D。【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首先说法错误,排除;其次排除所有包含的选项。19.18 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
19、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 民贵君轻B. 君舟民水C. 君权神授D. 为政以德【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体现了“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正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为政以德”是在“民本”思想指导下的政治思想,故 AB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君权神授”的思想,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题目的本意是要找出中国统治者的与人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政策。从四个选项不能体现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相处的和谐性的即可。20.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20、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 9 -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2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
21、论 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 B 项正确;朱熹发展的是程朱理学,心学是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学说,故 A 项错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谈不上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故 C 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宇宙的本源是“理”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谈不上科学,故 D 项错误。22.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廉、节” 。这些题字反映了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培养儒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东台市 创新 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月月 考试卷 选修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