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新疆石河子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60=60 分)1 “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了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王位私有制度合法化了” 。材料中的“合法化”是指A 启建立了中国最初的国家制度 B 王位世袭成为了国家法定制度C 古代中国从此确立了皇帝专制 D 中国古代财产私有制自此确立2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 ,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 “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A
2、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 宗法等级观念加深3周代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商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这一做法有助于A 推动周朝文化传播 B 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C 突出宗法血缘纽带 D 逐步实现家国同构4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 年龄德行决定王位继承5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
3、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 强调等级对立 D 规范社会秩序6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了 24 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B 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C 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 D 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7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的居处称“行在所” ,所居称“禁中” ,服食之物称“御” ,所用车马称“乘舆” ,皇
4、帝有病称“不豫” ,皇帝去世称“驾崩” ,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子也有专门的称号。以上体现了A 皇权至上 B 皇帝独尊 C 中央集权 D 皇位世袭8 “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A 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D 官僚政治不断发展9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
5、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0 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 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 抑商政策在不断强化 C 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 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11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长,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 2 -A.开发江南地 B.加强控制地方 C.强化君主权威 D.顺应民族融合12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
6、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 )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C.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13古代地方三大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实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长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A B C D 14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
7、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制约了君主专制 C 不利于商业发展 D 有利于政治清明15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 削弱了君主集权 B 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 C 加剧了冗官现象 D 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16 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 ”这说明汉代A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C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 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17武 则 天 在 位 期 间 , 十 分 重 视
8、农 业 生 产 , 认 为 “建 国 之 本 , 必 在 于 农 ”“家 足 人 足 , 则 国 自安 ”。 她 还 命 人 撰 成 农 书 兆 人 本 业 记 , 颁 行 天 下 。 从 材 料 中 我 们 可 以 得 到 的 准 确 信 息 是 (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18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
9、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 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 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 减少了决策的失误19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 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司法制度不断加强 D 郡县制度不断强化20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么,关于唐代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 C.上层的分
10、裂 D.上下层的缓和21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A 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中枢 B 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C 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 D 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22清政府于 1884 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 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
11、者- 3 -A 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 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C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 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23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 ;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 “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 。这主要说明A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C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 D 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24梭伦时期,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A民主政治处于繁荣阶段 B贵族制退出
12、了历史舞台 C 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D 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25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 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会被流放国外 10 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执政为民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三权分立A B C D 26在伯里克利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A 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 B 陪审法
13、庭主导城邦事务 C 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 D 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27古希腊的“陪审法庭”原意是“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 ,五百人的公民议事会在一起作司法裁决,没有职业法官,公民直接参与司法审判。由此可知, “陪审法庭”A 有利于促进审判过程的公平公正 B 培养了民众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C 审判的依据是习惯法和各类习俗 D 直接影响了现代西方的陪审制度28古罗马宗教中的神祗来源很广泛,其中包括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贞洁处女之神戴安娜、战争与智慧之神密涅瓦、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 B 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 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 D罗马法不断发展与完
14、善29 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维护了私有财产 B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C 实现了社会平等 D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30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 “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这一规定表明A 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 B 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 C 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 D 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31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
15、中,为了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罗马政府突破公民法的局限,逐步以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其因素包括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主体的推动 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 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 自然法观念的促动A B C D 32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明当时罗马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 法律形成了完- 4 -备的体系33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16、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 ”“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34唐代元稹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35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
17、.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36 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 ”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牧使等使职的设置。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A.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 B.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 C.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 D.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37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石河子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