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
2、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 “国” “社稷” “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 “保家” “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
3、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 , 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
4、,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 2 -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C.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D.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
5、确的一项是A.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B.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C.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D.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日的决定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B.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
6、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C.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D.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 项,文章- 3 -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 项, “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
7、了“强调以群体为本” ;D 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
8、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故选 D。点睛: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曲解文意”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比如本题 D 项, “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湖底阿城后半夜,人来叫,知青们都起了。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
9、晃得不行。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都挠,咔哧咔哧的。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听说有这么长。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人又来催。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穿什么裤子,光着吧,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板儿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 4 -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真冷。玩儿命啊。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着,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10、。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个星星不哆嗦。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都忍着,说,颠着暖和。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都滚到前头去了。互相推着起来,都四面望,都说,哪儿哪?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刚还黑着,一下就能看见了,都抬头,天麻麻亮。都说,刚才还黑着呢。先拢起一堆火。都伸出
11、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说是湖,真大,没边儿。湖面比天亮着几成。怪了,还没结冰。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这才刚立秋。刚立秋就这么冷。后半夜更冷。关外不比关里。北京?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嘎达冷。酒拿出来了,说,都喝。喝热了,下水。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了,谁也不愿下了,别烤了,别烤了。都离开了,酒传着喝。天一截比一截亮。湖纹丝不动。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绒衫不脱,脱裤子。都赶紧用手搓屁股,搓大腿,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
12、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把人网上来,开膛,煺毛,抹上盐,晾干了,男人女人堆一块儿,鱼穿着袄,喝着酒,一筷子一筷子吃人,有熏人,有蒸人,有红烧人,有人汤。- 5 -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最凉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水是真清。水底灰黄灰黄的。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懒婆娘似的,天都亮了,还不起!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水顺着腿往下流,屁股上闪亮闪亮的。都叫
13、,快!快!冻得老子顶不住了!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司机说,好了没有?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半天没动静。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妈的,冻上了,这下可毁了!都光着屁股问,拿火烤烤吧?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司机的胳膊停在脑门上,不动,呆呆的。都奇怪了。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屁股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都噤声不得,心跳得咚咚的,都互相听得见,都说不出。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听见那怪怪的声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
14、,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都是鱼。(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简笔勾勒出草原知青们寒夜起床的情形,简洁的对话透露出他们对打鱼期待,也烘托出了天气的寒冷。B. 草原上十分颠簸,知青们却说“颠着暖和” ,湖水很冷,知青们却说“这水真烫啊” ,这体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C. 小说结构灵活,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大量使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讲述了草原知青寒夜捕鱼的故事。D. 小说结尾部分描写了旭日东升的画面,用笔新奇,而知青们面对此景时的激动是因为太阳出来他们就不会那么冷了。5.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
15、-6. 小说写了草原知青寒夜捕鱼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4. D 5. 表达技巧上,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星星以人的姿态,星星冻得“哆嗦”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烘托了知青们的乐观主义精神;结构上,为表现知青们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乐观主义精神作铺垫;语言风格上,用语新颖奇特, “草原冻得黑黑的” “天地黑得冷” “省得心里冷”等语言富有诗意,极具美感。 6. 小说详细描写了知青们冒着严寒打鱼的情形,而最后知青们的劳动也有了回报,表现了作者对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的赞美。小说中大量描写了知青们寒夜捕鱼时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知青们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小
16、说结尾部分描绘了太阳升起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小说结尾刻画了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时的表现,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 “是因为太阳出来他们就不会那么冷了”错误。太阳出来时,知青们“噤声不得,心跳得咚咚的” ,是因为他们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被震撼了。故选
17、 D。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
18、句话运用了什么方- 7 -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草原冻得黑黑的” “天地黑得冷” “省得心里冷”等语言富有诗意,极具美感。 “没有一个星星不哆嗦”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简笔勾勒出草原知青们寒夜起床的情形,简洁的对话透露出他们对打鱼期待,为下文表现知青们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乐观主义精神作铺垫。【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情感的分析,需要结合不同的叙述主体理解。本题主要从捕鱼知青、大自然等角度分析。小说开头简笔勾勒出草原知青们寒夜起床的情形
19、,简洁的对话透露出他们对打鱼期待。结合结尾内容“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都是鱼”分析可知,知青们的劳动也有了回报,表现了作者对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的赞美。结合“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 “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 “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 “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等内容分析,表达了作者对知青们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结合“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
20、蹿,大了一点儿。屁股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分析,描绘了太阳升起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敬畏。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连环画家贺友直1980 年,贺友直先生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他说自己是 1937 届的,学生们纷纷猜他是 1937 年毕业于比利时或巴黎的美术学校,他却回答是小学毕业。面对哄堂大笑,他正色道:我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所以我珍惜现在学习的环境及展示的舞台。我就是一直没有放弃,才能在 64 开小本上,在方寸小框框里一步步提高。如今若问先生一开始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他只记得自己从小就喜
21、欢画。先生是宁波镇海人,5 岁丧母,由于父亲无法独自抚养他,就将他托付给乡下的姑妈。他所就读的小学校舍设在庙里,里面有个戏台,周围画着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先生迷上了那些传神的画他一次次细心地去描摹、比照、思索、修改,凭着这些“瞎折腾”性质- 8 -的实践,他的美术成绩在小学里遥遥领先。虽然姑妈待他不错,但家境贫困,早年失学的先生开始了做学徒当小工的日子。彼时的生活体验,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或缅怀,或嘲讽,或旁观,尽将老上海的风貌人情绘成一幅幅连环画,过去连着现在,短暂连着永恒。先生说过,他来自民间,所以他懂得升斗小民关心啥。2004 年出版的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中
22、,先生画了卖报童、那摩温、黄包车夫、裱画师傅、白相人、兑币黄牛、押宝人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劳动者们,都从尘封的老上海记忆里走出来,陈旧而鲜活,简单而深刻。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先生曾感慨道:“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作饭碗的。1996 年我在美术馆举办一个连环画展,我给它取名为谈情说爱 ,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地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 ”他坦言:“现在艺术浮躁得很,不少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谈到现在绘画界追赶潮流的风气,许多作者的作品缺乏对受众接受度的考虑“有些画,我们画
23、画的人都看不懂,更有甚者,动不动就炒作,自封名家大师” 。对此先生严肃批评道:“什么是大师,那是开一代风气的人,如今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没有几个。 ”先生认为艺术应与生活相联系,艺术是要“引导人,引导社会风气的,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积淀的” ,他呼吁每个艺术家心里都应该有个标杆。当初,先生这一辈人画连环画都秉持着主流的信念,那就是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把作品画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家们创造一本本作品不但是积极用心的,而且是无功利的, “如果存在功利思想,好作品就出不来了” 。说到当年的那种信念,先生觉得,现在不少艺术的出发点就是市场, “现在就坏在两个M上,一个是市场,一个是钱。 ”他眼中
24、的好艺术家,必须要有把自己从事的艺术当成宗教来对待的信念,以虔诚之心去待人待己。(有删改)相关连接贺友直(1922-2016) ,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自学绘画,1949 年起开始画连环画,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他从事连环画创作 50 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对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百度百科)- 9 -1959 年,上海人美社派贺友直去画反映农村搞合作化的作品山乡巨变 。接到任务后,贺友直就奔赴湖南下生活。一去几个月,犁田、耕种、舀粪,与农民保持“三同” 。久而久之,老乡们都夸他“内行” 。后来,他带着学生下生活时说:“知识分子要真正做到和农民打成一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市 第二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