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1送东阳马生序当堂达标题(二)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弗之怠(懈 怠,放松) B.同舍生皆被绮绣(穿,现写作“披”)C.腰白玉之环(腰上系着) D.非天质之卑(卑鄙)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言和而色夷 B.康肃笑而遣之 C.杂然而前陈者 D.面山而居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 1 段从借书、从师 、衣食等方 面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难经历。B.作者采用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劝勉马生更加刻苦向学。C.文中描写作 者向“先达”求教的场面,语言夸张,暗讽当时读书人热衷功名。D.除宋濂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勤奋学习的事例,如匡衡凿
2、壁偷光,车胤囊萤苦读等。4请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 也”翻译成现代汉语。5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6.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这种先客后主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D 2.A 3.C 4.因为内心 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5.示例:(1)太学生“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与作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对比。( 2)太 学生“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与作者求教 时“未尝稍降辞色”常遇“叱咄”对比。(3)太学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与作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作用: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6.目的: 激励马生不要辜负太学的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郯城县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1 东阳 马生序 课时 当堂 达标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