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 ,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 。 “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源流久远,至少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长久。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以干支纪日。著名的西周青铜“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这与文献中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开始于甲子日的早晨相吻合。也说明当时是使用干支纪日的。至于用地支来纪一日中的时辰,可能迟到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
2、公元前 104 年)重定历法,称为“太初历” ,明确将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而以地支为纪,以后一直沿用,所以十二地支又习称“十二时”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汉代流行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上, “四神” (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用图像表示,而十二时一般还是用文字。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的物势篇 ,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上已流行用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事实,这证明东汉时期,已存在与十二对应的动物。汉时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形象,此后传之后世,又与纪年干支相联系,铺衍成“属相”的概念,人们以代表自
3、己生年干支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一直流传至今。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例如在发掘山东临淄北朝时期崔氏家族墓群时,曾在北魏时的 10 号墓中,发现了“十二时”陶俑,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十二时俑。就在隋代,十二时的艺术造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由动物原形,增加了拟人化的神异色彩将十二时像身躯塑造成身穿袍服的人身,但头部是兽形,最初是拱手端坐的形貌,如湖北武汉东湖岳家嘴隋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到了唐代,在都城长安地区的墓葬中流行随葬十二时俑,它们都已改为拱手端立的姿态,在袍服人躯衣领伸出的脖颈上,长着一张兽脸。2在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
4、,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也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例如在古代日本,在著名的正仓院所珍藏的文物中,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为麻布彩绘十二时像,现在残存的还有龙尾、鸡头、犬足、猪尻和云气,原用于悬于宫殿檐下的“帽额” ,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 756 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摘编自杨弘喜迎戊戌年 ,人名日白 2018 年 2 月 16 日第 08 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 年是狗年。B. 古代的中国,以干支纪年月日时的传统源远流长,从些史料中可以得
5、到佐证。C.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东汉民间最早出现用十二种动物象征代表十二时的习惯。D. 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古代亚洲其他国家,也都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按朝代顺序,对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尤其是十二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B. 文章以考据和推测相结合,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加以论证,善用具体例子来作为佐证。C. 文章内容详略得当,如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D. 文章最后一段将视野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十二时文化的巨大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个古人如果出生在秦朝,那
6、么其意识中不太可能有其属相为某种动物的概念。B. 从文中看,司马迁在修订史记的过程中,是有使用十二时概念的可能性的。C. 在唐代的昭陵及其随葬墓穴中,是有可能出土兽首人身,拱手端立的十二时俑的。D. 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入了日本,卒于天宝末年的圣武天皇葬仪时便使用十二时像。【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 年是狗年”错误,选项概念
7、混淆,第一段说“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 ,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 。 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 ,可见干支排序应该是“戊戌年” ,按属相是“狗年” 。C 项, “东汉民3间最早出现”时间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 ,说的是“汉代” ,并未说最早是在“东汉” 。D 项, “古代亚洲其他国家”范围扩大,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 。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
8、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
9、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本题 A 项,选项把“属相”与“干支排序”两个概念混淆。【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 “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
10、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 ,即“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 ,并不是“摆在墓室和陶俑中” 。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 “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
11、入了日本”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十二时像传入日本的4时间。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在古代日本,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 756 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 ,这是说十二时像使用的时间,并不是传入日本的时间。故选 D。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
12、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 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 12 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娃们
13、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3 号行星检测,检测 30 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5“1 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 3C 级文明测试。1 号测试未通过,2 号测试未通过10 号测试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 号测试题未通过!12 号测试题未通过!“3C
14、 文明测试试题 13 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 文明测试试题 13 号通过!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 文明测试试题 14 号通过!3C 文明测试试题 15 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
15、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 文明测试试题 15 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 500921473 的 3 号行星上存在 3C 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 3C 级,是 5B 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
16、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6“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 1 至 10 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 “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 1 至 10 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 5B 级文明?
17、!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 ”“教师?”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
18、、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 3C 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5. 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7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D 5.
19、 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 3C 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6. 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 3C 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 3C 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 5B 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
20、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解析】【4 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从小说的最后一段: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选项中所说的“深深的同情”欠妥当。故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
21、般先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在文本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句子对中心主题和对情节推动的作用加以分析。考生要注意从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发,从结构、内容、主题等角度作答。例如本题中句子有三方面的作用:构思巧妙;制造悬念;突出主题。【6 题详解】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李老师的坚守的毅力就是考生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例如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坚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8【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
22、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09 年 12 月 24 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
23、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在英国奋斗了 18 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 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 12 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答案!1992 年,黄大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
24、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 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4 年 3 月 20 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在海漂的 18 年里,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2009 年 4 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会泽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