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月考一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_,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2)水因地而制流,_。 (孙子虚实篇 )(3)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 )(5)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周邦彦苏幕遮中用相同手法的一句_。(6)李清照声声慢开篇一句_用了七组叠词,起句便不寻常,极富音乐美。【答案】 (1). 君子之至于道也 (2). 兵因敌而制胜 (3). 惟草木之零落兮 (4). 燕然未勒归无计 (5).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
2、舟,梦入芙蓉浦 (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两种形式都有,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惟” “浦” “戚”的写法。2.按要求选择。(1)以下哪一部作品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A.丑石 B.秦腔 C.静虚村记 D.白鹿原(2)下列成语不源自庄子的是A.鹏程万里 B.庄周梦蝶 C.贻笑大方 D.大巧若拙(3)选出用词注意感情色彩,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
3、掘的。B.他们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和地主。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厉兵秣马,觊觎桂冠。(4)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2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5)措辞得体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用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去,就动刀动枪的。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
4、就应该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答案】 (1)B(2)D(3)A(4)B(5)A【解析】【详解】 (1)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丑石 静虚村记是贾平凹的散文,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小说。故选 B。(2)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 。故选 D。(3)这是一道考核语言
5、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感情色彩得体,题中 B 项, “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和前文“欢迎”矛盾;C 项,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用于“鬼子和地主”不当;D 项, “觊觎”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冠军”谁都可以得,因此不当。故选 A。(4)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 3 -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
6、核名句运用是否得体,A 项,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意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 项,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意思是“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D 项“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意思是“真正认识一个人,分辨一个人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和“学生” “展望愿景”不符,故选 B。(5)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日常交际用语是否得体,题中 B 项, “赏识” “老师” ,对象错配;C 项, “不能两句话说不到
7、一块去,就动刀动枪的”属于口语,此语境应该用书面语;D 项, “身体欠佳”为书面语,此处应用口语。故选 A。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唯有牡丹真国色刘夙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_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皮日休七
8、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 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 “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
9、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 4 -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 ,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1979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记载了 11 种中国芍药属植物,其中芍药组 8 种,牡丹组只有 3 种。8
10、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 。根据 2014 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牡丹组原来一共竟有 9 个野生种(比原来的记载多出 6 种) ,其中 4 个原产于横断山区到西藏东南部;5 个原产于中国东部,中国传统的牡丹栽培品种大都是由这 5 个原产中国东部的野生种经过驯化和反复杂交而成。园艺上往往习惯把中国栽培牡丹分成四大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与西南牡丹品种群,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品种群,如延安牡丹、鄂西牡丹等。研究表明,栽培牡丹的家世远非同种内部变异那么简单。通过上面
11、这一“牡丹野生种列表” ,栽培牡丹的家世基本弄清,但在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的学者看来,这场艰难的学术探索背后却反映了野生牡丹的沉痛家史。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最终让牡丹“家族”走上了衰败的不归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野生生物仍在一种接一种地走上灭绝的不归路。“唯有牡丹真国色” ,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5 -3. 第段空格所缺篇名为_ 。4. 第段加点词“家谱”在文中的意思是_
12、。5. 联系上下文分析图表在文中的作用。6. 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引用的说明方法,确切说明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特点。B. 第段以芍药作比较,突出说明牡丹作为木本植物的特点。C. 第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牡丹最初仅用作药材的功用。D. 第段列数字,确凿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前景广大。7. 本文语言具备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请举例分析。8. 综览全文,概括牡丹长期以来遭受的“委屈”和“殇痛” 。【答案】3. 爱莲说 4. 牡丹(野生种)培育繁殖情况(产地) 5. 直观性牡丹种类多、分布广、野生种丰富看到了牡丹全面告急的困境有助于情感表达。 6. B 7. (1)具备严谨准确的科学性,
13、“往往” “大都”限定性副词的运用。 (2)第一段引用诗句增强文学底蕴,引用诗句“比喻” 、 “比拟” 。 8. 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周敦颐、刘禹锡、皮日休都赞美牡丹,甚至称赞牡丹为“花王” ,但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不甚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解析】【3 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14、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此题注意语境的要求是“北宋周敦颐” 。【4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语境义,一般不按词义直接回答, “家谱”一词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句子理解, “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 ”,可见这是基于“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刚开始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的情况而言,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 6 -和喜爱的花卉” ,这样人们就开始去关注牡丹的产地、如何培育、如何发展等情况这就是追索牡丹的“家族史” 。【5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说
15、明文中图表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注意图表的一般作用,还要注意图表中的具体的能容,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文在主体内容中穿插了一个图表,图表的作用首先是直观表达,读者可以直接了解信息,这样通过阅读图表,读者可以明确野生牡丹的种类很多,分布涉及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同时通过备注也可以了解到野生牡丹濒危的严酷现实。【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先明确具体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的分析,题中 A 项,第段引用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论证“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这一观点;C 项,第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 ;D 项,第段列数字,通过
16、数字比较,表现生物学家对牡丹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故选B。【7 题详解】本题考核对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的把握能力,要求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这类文体既有科普文章的科学严谨性,又有小品文的生动形象,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如本文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面都可以体现文章的科学性;同时引用诗词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8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信息筛选能力,文章结尾作者发出感慨, “自己(牡丹)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牡丹受到的“委屈” ,具体应该是文章第四段“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 ;牡丹忍受的“殇痛” ,则是文章第五段“长期以来走上灭绝的不归路”的
17、相关内容失分点提醒:本题在回答时学生要先明确“委屈”和“殇痛”具体指的是牡丹不被重视和不被保护的情况。【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三、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巫水码头通唐朝- 7 -邓跃东站在湘西南城步县的巫水码头上,我苦吟着一副隐字联,思绪跟河水一样,绵延不尽地流向远方。城步是全国第二个苗族自治县,处在湘桂边界的层峦叠嶂中。印象里苗族人走动不多,他们远离了主流文化的辐射,好像有点寂
18、寞。当我第一次来到城步,当地的友人肖君就陪我到城外走走。县城四面青山,绿水穿城,城郊平地稀少,多在石山坡地耕种。背山的绿荫间,有一座青砖黑瓦的民居,槽门上有翘檐石刻。肖君说,这是清代一位肖姓秀才的老宅,你是文人,你把槽门上的隐字联对上啰。走近一看,上面刻的是:宅近青山口口,门垂碧柳口口。门楣没有横批,是一幅百鸟朝凤的石刻图。我知道李白写过 “ 宅近青山同谢眺,门垂碧柳似陶潜 “ 的诗句,隐字联去掉三字,浅显晓畅。我心里有些感知,但就不能一下对上来,低头沉吟半天,心里反而惆怅了。肖君说,无数的人到过这里,还没谁对得妥帖过,前几年还搞了全国性的征集活动,也没发现眼明心亮的。城步苗地不可小觑啊 !
19、肖君见我陷入苦思,就说去河边走走,那边清凉幽静。河水发源广西的群山,自南由北,蜿蜒而去,古来被称作巫水,流进沅江,通洞庭,汇长江。抬头望去,河岸上边就是留存的老城门,名叫 “ 利济门 “,拾级而上就入城了。站在城门回望,远山含黛,斜晖脉脉,江面十分开阔,水流并不急,应是深流。我感觉进入了充沛的气场,一种势持衡着江岸的静谧。肖君说,城步处于巫水的上游,古来舟楫穿梭,文人骚客商贾走卒,都在城边的码头上来去匆匆,现在河岸的石壁上还刻着很多的古代诗文呢 !仰着头慢慢看过去,看着看着,突然 “ 王昌龄 “ 的名字跳入眼里,他竟还留了墨迹 ! 欣然看去,是一首七绝,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
20、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好诗好诗,我连连叹服诗的意境,诗里写的武冈就是城步古时的称谓,现在的武冈市处在城步县的东北。肖君不无得意地说,王昌龄这首诗给偏僻荒芜的城步增辉不少,尤其是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这一句,不知抚慰了多少旅途上的疲惫心灵,而那温暖的力量是从城步传出的 !我问肖君,王昌龄怎会寄情城步一隅呢?肖君说,王昌龄贬到一百公里外的龙标县当县尉,就是现在的洪江市,他的朋友柴侍御要来城步,他前往送行,舟行千重山水,分离赠诗,城步有幸入了他的诗心,有了文光,行得远呢,你看,码头的水都流到唐朝了 !看着得意的肖君,我故意问他,李白给贬落至此的王昌龄写过一首
21、诗你知道吗?肖君- 8 -说,那不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乘舟到龙标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五溪逶迤千里,那要经停多少码头,涵咏多少诗文 ! 肖君说,真是青山有幸,李白虽没有来过这里,被贬至夜郎因获赦没有成行,但他带着明月,飞过五溪,心灵抵达了码头。王昌龄心有戚戚,不但在龙标的芙蓉楼旁捧出了“冰心玉壶” ,还把一轮明月送给了柴侍御,即使再深的忧伤,也被明月清辉润开了。码头流水到唐朝 ! 多么灵妙,多么悠远。城步就这样跟唐朝攀上了文缘,让我这外县人竟有了嫉妒。我顺着肖君的得意不住地遐想,这条巫水逶迤而去,跟
22、下游很多的河流相连,那也让无数的文人官宦到达各个码头,然后留下诗词文章。白居易曾在蓝桥写下“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可知码头驿馆文事的繁盛了。这成了传播诗文的一个重要渠道,河流运载的分明是璀璨的文化啊 ! 一江浪花那么耀眼,那是诗文的另一种颜色呢。文化的承传和繁盛就是这样,小溪有水大河涨,江湖相连通海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从小地方发展形成的,小地方的文化,为大地方的文化提供着养分,国家的文化,就是区域文化的自然融合。如此,河流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幸运,不说先人讲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连一条巫水都能流向唐朝,怎不令人骄傲 !(10)千年文运,湘西五溪都流向了盛世唐朝,由此
23、俯望,宋元明清古时的人就不去比较了,仅看近代以来,河流上飘过的那些身影:熊希龄、沈从文、丁玲、谢冰莹、翦伯赞、周扬、周立波、黄永玉他们与河流有着特别的关系,离开了河流,他们的人生就不是这般的图景。(11)我想着漫长的巫水上,那一座座泛光的青石码头,它们承载了无数青衿长衫的沉重步履,却使多少文心停止漂泊,上了江岸。码头是游历者的方向,有了码头就有了根系,有了树干树枝,还有绿叶和果实。一个人毕生的颠簸,其实都在寻找一处的码头。(12)俯瞰巫水依山而去,我想起先前的隐字联,觉得不必去苦想了。这本是出自李白的诗句,旨深意远,空余二字,不是叫人意会么。山下的巫水都流向了唐朝,那么旷远,那么悠然。9. 王
24、昌龄被后人誉为_10. 第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请加以赏析。11.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 11 段画线句的含义。12.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一开始认为苗地远离主流文化,后来觉得苗地不可小觑,最后认识到苗地文化也是- 9 -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B. 无论是到过城步的王昌龄,还是没到过城步的李白,其诗心都抵达了码头。C.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从城步城外到河边到城门到码头,描写了城步风光,记述了游览苗地的见闻。D. 文章从巫水码头引发思考,畅想古今,探讨了河流码头与人和文化的关系。13. 文章以“隐字联”开头,以“隐字联”结尾,分析这样写的妙处。14. 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