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各行业所需从业人员。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及户籍管理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这些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义,从事了多种经营
2、,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 “功人”等。除了建筑业,外来人口更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和娱乐业。李白的少年行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其中的胡姬是西域来的胡人女子。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屠宰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旧唐书 ) ,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
3、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这一制度在北宋得以确立,并推广到全国,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此拉开帷幕。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 ,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此外,国家财税征收的结构和对象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如唐德宗建中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反响最大的是建中四年开始征收“税间架” ,即房产税。结果“怨讟之声,嚣然满于天下” (旧唐书卢杞传 ) 。最终被废止。百年后,北宋时期城市的
4、房产、商铺等都已逐渐作为征税的对象,不仅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2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摘自光明日报: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进而又吸引了大量人员进入商业、服务业等行业。B. 为了扭转唐中后期对人口管理逐渐松弛的趋势,宋代对户籍管理实行了城乡分治制度。C. 北宋时期,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倾斜
5、乃是大势所趋。D. 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是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等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先写唐代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再写政府对城市人口的管理情况,层次分明。B. 户籍管理与国家税收关系密切,所以文章结合两者来论述唐宋户籍管理制度。C. 作者引用古籍上的内容时,多是直接引用,有的还注明出处,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 文章为了说明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引用了旧唐书 太平广记等资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只看史书而不参阅其他资料,我们很难了解唐代与建筑业有关的城市外来人口情况。B. 宋代所以能成功地对房产、商铺等
6、征税,是因为及时总结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经验教训。C. 唐朝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是逐渐松弛的,这从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即可看出。D. 随着涌人城市谋生的人数增多,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一般会调整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外来力”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明确表述。原文是说“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B 项,前后两句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
7、是说“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新松弛” 。 “限制逐渐松弛”是唐朝对人口管理3的趋势。D 项, “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是主要原因”不当。原文是“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益着这些行业” 。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文章引用太平广记是
8、为了论证史书中有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的记载的,不是为了说明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故选 D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是因为及时总结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经验教训”错误,原文说“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的大
9、趋势” ,唐建中四年征收失败的原因是时机尚未成熟。此后经过百年,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所以宋朝才会成功。故选 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具
10、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4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
11、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 ) ,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
12、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
13、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 ,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5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
14、虎口。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姹紫嫣红开遍 ,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B. 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C. 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
15、凑有序。D. 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5. 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6. 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答案】4. C 5. 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日”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 ,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6. 内容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
16、采,更有文化意蕴。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 “斯人”指文学创作者, “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结构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全文围绕此内容选择了丰富的材料,如巴尔扎克、弘一法师等;(意思相近即可)6【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 项比喻手法错,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B 项“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理解错误,原文是“我需要读大
17、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并没有这样的理解;D 项“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不当,弘一法师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如本题的关键词句是“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和“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再结合前一句内容“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 ,可知作者以“波涛汹
18、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创作的欲望和情绪” ,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日”表现“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 ,通过二者的对比,表明作者“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的观点。【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有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有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等。解答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
19、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作答本题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看:“斯人独憔悴”的意思是“文学创作者非常艰辛,文学创作是自我销蚀的过程” ,文章也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因此,标题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独”又体现了“我”不畏“销蚀”的情怀,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斯人”为不定代词,在文中可以指“我” ,也可以指“弘一大师” “巴尔扎克”这几个人都“独憔悴” ,又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从形式看:斯人独憔悴这一标题来自杜甫的诗句,有文采,为文章增添文学意蕴。7【点睛】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
20、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 (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如本文的题目“斯人独憔悴”在内容上主要是突出主题,在结构上统领全文,在形式上通过引用名句,丰
21、富文章内涵,吸引读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图一 2012 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排放物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煤炭燃烧 2179 867炼钢 1685 67炼油 68 27机动车 998 4合计 25133 1000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 PM25 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8雾霾:不同于自然条件导致的雾现象,主要是人为排放到空气中的尘埃、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气候公报 )材料二:刚入 12 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
22、霾天气。此次我国的雾霾天气,波及省市城市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部分省份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学生学习受到影响,雾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健康,侵袭着我们的身体。事实上,雾霾的形成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比如,企业排烟、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家庭烹饪等等,都对雾变霾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为了蓝天白云,为了新鲜空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公众,都应带着责任积极参与进来。(摘编自 2015 年 12 月 5 日长江时评 )材料三: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 31 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21 个城
23、市维持橙色预警,8 个城市维持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河南等 6 省市合力“抗霾”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另外,今年 10 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导致京津冀地区平均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偏多,需做好抗霾持久战的准备。 (摘编自 2016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天气网 )材料四:9为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环保部督查组持续在一线开展督查。督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恶意生产行为,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
24、响应措施,还有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像这样只顾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只想我行我素不愿尽责出力的,可以说大有人在。身处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顺应人民的期待,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抓出力度,对辖区内的企业要加大排查,加强监督,一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总之,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 GDP 增长。同时,治理雾霾要有长远的治理规划,面对雾霾天气,一些地方还是“头痛医头” ,缺乏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期规划。(摘编自 2017 年 1 月 10 日东方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雾霾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市长 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五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