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 使学生掌握 610 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或“”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lO 以内的加减法。5.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 l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2、,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时,在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2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编排上,本单元由“6 和 7(包括解决问题) ”“ 8 和 9(包括解决问题) ”“10”“连加、连减” “加减
3、混合” “整理和复习”等 6 部分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6 和 7”这一部分在教学 6 和 7 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 6 和 7 的加减法。6 和 7 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了“一图两式” (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再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 (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 “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
4、于学生观察和理解。“8 和 9”的内容在编排上与“6 和 7”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略有提高:对填组成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变式;解决问题的情境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并且蕴涵多个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还要尝试自己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10”的编排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6 和 7”“8 和 9”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数的过程中省略了 10 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 10 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对“10 的加减法”的编排紧密结合数的组成,从
5、学生熟悉的“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 (即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更加突出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连加、连减”的编排充分利用了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由于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更容易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产生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
6、困难,因此,教材仍然采用与“连加、连减”一致的编排思路,利用连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看清运算符号,顺利完成计算。3“整理和复习”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二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复习整理的重点是 10 以内的数概念和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 10 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 10 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2教材编排特点(1)相对集中安排 6l0 的认识。教材采用相对集
7、中的编排方法,将 6 和 7、8 和 9 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编排,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它相对要难一些。同时,10 是两位数的起点,它将在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 10 的认识,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l0 的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610 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一认识数字数的
8、顺序一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一序数一写数一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 610 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 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3)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教材将 6l0 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 6、7 的认识和有关 6、7 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 6、7 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 6 和 7 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 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单元 _10 认识 加减法 教材 说明 教学 建议 素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