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docx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记叙文(三) 【2017 年中考山东枣庄卷】 (15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嘱托格鲍姆特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他讲述了有关这个红小包的一段经历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
2、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
3、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 和 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 ”彼得说。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个,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
4、她们不可了。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2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而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邂逅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
5、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地址, ”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象呼救那样。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 ”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玛留莎脚下象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
6、。 “玛留莎, ”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象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 “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 ,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17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18划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9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7、 ”20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21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答案】17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 “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8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19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20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孝心和急切。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
8、21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本题考查对文本、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句子含义、作者感情的理解分析能力。其中第(2)题是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句进行分析。【解析】本文以“嘱托”为题,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 “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嘱托”为题,高度
9、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 “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概括作品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0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孝心和急切。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
10、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摘录即可。4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考点定位】概括作品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上海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 xin m,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
11、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 “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 ”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两个
12、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5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我不走了。 ”父亲说, “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关你什么事! ” “我
13、是你爹! ”“起来! ”父亲没动。“不起来拉倒! ”刘伟按了一把车铃, “丁零零”跑了!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 “这还差不多。 ”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1)根据拼音写汉字。xin m 羡慕 (2)填入第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14、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3)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母亲购买旧车 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 父子骑车看病(4)第段与第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细读第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分析】这篇小说以“单车”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写刘伟羡慕别人有自行车,在他发了一个月的脾气情况下,母亲为他买回一张旧车;第二部分() ,写刘伟成天骑车出去混,父亲一怒之下砸了他的车;第三部分() ,刘伟在父亲砸车后愤怒离家而去,两个月后带着一辆新车回来了;第四部分(24) ,写父亲二人骑车上医院,路上父亲弄清了自
15、行车的来历,高兴地搂着儿子的腰向医院而去【解答】 (1)本题考查音节的拼写与汉字的书写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平时的积累与6语境写出正确的汉字字形这里应填的词是:羡慕(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句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四个选项内容来看,都表示了事件发生时的时间,结合前后内容来看,刘伟离家而去是在父亲砸车的第二天,全文并没有环境描写,没有交代那时的季节,但从“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 ,可以判断是在夏天”这句话分析,故选 A 合适,为下文为一情节的出现作铺垫(3)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线索,即可概括出其他的情节小说在写母亲买回旧车后,因
16、为刘伟天天骑车出去混,父亲生气砸车;刘伟生气离家而去,实则搬砖挣钱买车;最后写父亲弄清了真相,高兴地与儿子一起去医院(4)本题考查情节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两段的内容相似却反复出现,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强调这二人的动作,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其实都是他们想念儿子的表现,强调他们对儿子的思念程度之深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5)本题考查小赏析说结尾的妙处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加点词语来看,父亲的动作“环住”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认可;儿子“一震”表现他感受到了父爱
17、,心里的激动;“车铃声”则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表现小说的主旨;同时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篇末点题答案:(1)羡慕(2)A(3)父亲生气砸车刘伟挣钱买车(4)示例: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做了铺垫(5)“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结尾储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炼中获得了成长(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18 分)陕西萨拉的夏天7【美】朱利布罗森
18、卡瓦奇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 20 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 “千万不能碰这盏灯。 ”爸爸说, “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
19、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 “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 “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 ”爸爸答道。下
20、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 “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 ”爸爸说道。 “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 “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 ”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
21、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8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
22、。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 ”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12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4 分)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发展)(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13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2 分
23、)(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3 分)15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 分)16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5 分)【答案】12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13 (1)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2)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14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
24、笔;交代湖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15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916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解析】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中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记叙文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