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古诗词10篇.doc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古诗词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古诗词10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诗词 10 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题。晚 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B颔联写久雨后傍晚转晴的景象与感受。C颔联让人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D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1.C 【解析】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诗人触景兴感句,同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诗句中,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下列对诗的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深”字,意在表现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B颈联前句从正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后句从侧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C“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2D全诗抒发了诗人分外珍重美好而短瞬的事物的感情以及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B 【解析】颈联“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是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并添高阁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微注小窗明”句从正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题。十一月中旬至扶风 界见梅花唐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
3、香。素娥惟与月,青女 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注释】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裛裛(yy):气味郁盛的样子。青女:霜神。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却长得不是地方;梅花香气沁人,却开放得不适时宜。B颔联写嫦娥是只待在月亮中,风霜女神只侍弄风霜。C颈联写诗人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D尾联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题目呼应。1.D 【解析】尾联“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
4、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3B颔联写出诗人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C“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象征手法, 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D这首诗表达了对早秀之梅的无限同情,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坎坷挫折的自伤和怨恨之情。2.C 【解析】 “伤离适断肠 ”句运用了双关的表达技巧, 蕴藉而无比沉痛地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以及作别眼前路边之梅的感伤,这双重的“断肠”苦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题。桂州腊夜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
5、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B颔联上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下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C颈联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1.B 【解析】颔联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 “尽 ”字,一个 “赊 ”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B颔联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4C颈联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的写景角度是先视觉后听觉。D这首诗描写了诗
6、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2.C 【解析】颈联“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四、(作者诗属江西诗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 ,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写于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湘湖所作。午日:五月初五端午节。节序:节令。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午日”点出特定时间,“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以高亢之笔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B.“榴花”以下三句着力描绘
7、端午节景致,火红的石榴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似乎与思乡相连,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热爱。C.全词以祭奠如以祭奠终,两次写“花”,自有吐语清新幽雅的感伤之风。D.下阕感怀身世,不禁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无限感慨,与开篇呼应,表达了作者满腔的爱国豪情。1. C 【解析】全词开阖自如,言语峻拔的超旷豪迈之风。C 项表述有误。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罢”一句,在作者高歌楚词之后,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5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榴花”写端午节景色,赋予了景物词人的感情色彩,寄寓了词人心怀乡愁之感。C. “戎葵”一句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经历世事沧桑变故的词人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D本词将
8、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开阖自如,抒情在跌宕起伏中走向深沉感愤。2. A 【解析】“满帘风”的意象烘托的是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题。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韩元吉凝碧旧池头 ,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 ,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 ,似知人呜咽。【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 年)三月,宋派韩元吉出使金国,在宴会上听奏北宋宫廷音乐,极为感触,写了此词。凝碧池:唐代洛阳禁苑池名,安禄山叛乱后,曾大会凝碧池,逼使梨园子弟为人奏乐,此时王维被囚于菩提寺,曾作诗句“凝碧池头奏管弦”。梨园:指北宋教坊。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
9、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在汴京宫苑的宴会上听乐的情景,其中“旧”字勾连古今,形成不同历史时空与情境的叠映。B .“凄切 ”二字传达出词人闻听京都梨园旧乐所激发的怀旧与伤今的交错冲突的痛楚,自然引发下文 “总不堪 ”的心中无奈。C.上阕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下阕以景物承接前文,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哀愁。D.全词以作者所见所闻暗指北宋的覆灭,曲婉凄切,情真意切。61. C 【解析】C 项上阕叙事,以史实和作者所闻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典故,既指北宋王朝的灭亡,也委婉表达出了内心的伤痛。B.下阕借景抒情作者以一种淡淡哀愁来写杏花无处逃避,也透露出
10、作者归隐山林的悠闲自得之意。C.下阕“惟有”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听“御沟”的水声表达出极度悲痛的心情。D.本词借古讽今,巧用典故,内容包含量大,忠贞之情悲切,悲情更凄婉。2.B 【解析】下阕并非作者的归隐的闲情逸致,而是孤独无奈的无限哀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题。好事近杨万里月未到诚斋 ,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注释】诚斋:作者的书房名。万花川谷:作者的花园名,离作者的书房不远。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到”和“未到”增强月亮的动势,其实月亮是跟着作者的视野移动的。B.下阕现实的月同遥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2018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古诗词 1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