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大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西大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西大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西大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 ATP的数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条件如下: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氧气进出细胞是以扩散的方式,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其动力就是浓度差,故选A; 考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点评:识记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条件、
2、特点、实例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 A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出汗后,水分减少,故抗利尿分泌增加, 1正确; 2中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3、素;错误; 3中冷觉和热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不是在下丘脑;错误; 低血糖是,机体调节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4正确; 5正确;故选D 考点:下丘脑功能 点评:理解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血糖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 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故 A正确; 水平衡的调节在下丘脑,即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4、 B正确;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 C错误; 考点:水盐平衡调节 点评:学生容易认为 C是正确的,那是记忆不清,要特别引起注意。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应该改成处理柱头,不是花;而且必须是在花还未授粉的时处理,即花蕾期;故错误; 极性运输是有植物体自身决定的,与外界条件无关, B错误; 植物向光生长,茎的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生长,没有体现
5、两重性,故 C错误; D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特性及其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的调节注重运用。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不符合;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不符合; C中都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符合; D不符合; 考点:生长素的特性 点评: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
6、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 2, 4D 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脱落酸是抑制种子萌发,故 A错误; 乙烯利功能:催熟, B正确; 2, 4D 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C正确; 赤霉素能促进植物茎的增高,故 D正确; 考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 点评 :识记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功能 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 ) 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 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
7、高温灭菌处理 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故要特别注意生长素浓度的选择;即选 C; AB都是需要注意的,但是不需要特别注意; D应该是选一年生的枝条,错误;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上的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注重运用的考查,此类题型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 、 和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 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 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 C 试
8、题分析:分析图可知, 1直立生长; 2不生长; 3向光弯曲; 4直立生长; 5向光弯曲; 6直立生长;故 AD正确;要研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该设置 4和 5进行对照; C错误; 考点: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的原因 点评:此类题型,学生只需要植物向光性的机理即可。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甲可知,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加快,故 A错误; 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
9、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是生长,故 B正确; 由图乙可知,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 C错误; 图中应该 丙是对照组,甲和乙是实验组, D错误; 考点:植物激素的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注重其在生产上的运用,这是高考青睐的题型 对右图中 d、 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b,则 e点对应 c点的浓度 B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a,则 e点对应 b点的浓度 C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a,则 e点对应 c点的浓度 D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c,则 e点对应 b点的浓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即从 d向 e移动;故在尖
10、端下一段 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 d侧;二者都是促进生长, e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 d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慢,故选 B。 考点: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点评:分析外因(单侧光)再到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试题分析: 拜耳使用是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A符合; 实验过程拜耳并未设置对照组,故 C错误;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点评: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1和 2中牛和鱼的种类很多,不能全部归类为同一物种,故不符合; 3符合种群的定义;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12、性别比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故 4错误, 5符合;选D 考点:种群的定义、特征 点评:理解种群定义,将其与群落、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 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小丑鱼喜在有毒的 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寄生、互利共生、捕食
13、、种间互助 竞争:指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资源等的限制,互相斗争的关系,比如牛和羊都吃草。如实例 6; 寄生:指一种生物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存活,这对宿主往往是有害的。比如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 互利共生: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提供所需物 质,另外一种生物也能为其提供所需物质,它们之间是互利的;比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比如实例 1; 捕食: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2中白尾鹿属于同一物种,故是种内互助; 3中的小丑鱼和海葵以及 5中的菜粉蝶和幼虫菜青虫都属于不同物种,故都属于种间互助; 4是种内斗争; 考点: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点评:学会判断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
14、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群落演替过程,演替是一个物种被另外一个物种取代,不是完全替代,故在硬木林阶段可以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A错误; 演替过程,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发生变化, B正确; 演替过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C错误; 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减弱,抵抗力稳定
15、性增强; D 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理解群落演替过程 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 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 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 30 90 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c代表饮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 D如果 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生理盐水的浓度为 0.9%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 1升生理盐水后,段时间内尿量增加,抗利尿
16、激素分泌减少,血浆浓度减低,故 B错误; AC 正确; b若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由于该线是直线,说明该浓度很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同,即 0.9%的生理盐水; D正确; 考点:水平衡调节 点评:理解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 C错误 ;D正
17、确; 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错误; 有渴觉,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错误; 考点:水平衡调节 点评:识记抗利尿激素作用 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 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运转 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 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寒冷 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呼吸增强,故 ATP合成加快, A错误;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降低体内热运转, B正确; 机体的体温相对稳定,不会下降,产热等于散热; C错误;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有关,比如人会添加衣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西大同 实验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