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 19 世纪70 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在 19 世纪 70 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 A、B 两项。D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 19 世纪70 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 C。答案:C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这说明( )A修建铁路
2、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 “臣下之利” “非君上之利” ,说明持反对态度,B、C、D 不符合“说明”意图。答案: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 两项背
3、离材料,D 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答案:A4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A B C D2解析: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排除含的 B、C、D 三项。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答案:A5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 20 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了解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
4、注意题干时间“20 世纪初” “最快捷的方式” ,因此应选 B 项,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 世纪 30 年代民航飞机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答案:B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火车飞行, “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 “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中
5、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成昆、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2)结合
6、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 “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 “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总结即可。第(2)问,抓住要求,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从经济、地区联系、思想观念等角度思考。第(3)问,旧中国铁路发展困难重重,新中国“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3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 ,说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答案:(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
7、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挠挠和侵略。(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挠,铁路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巩固1对于“上海新造铁路火车开往吴淞”这一事件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上海铁路最早由中国人建造B可作为研究中国近代交通的资料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解析: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
8、除。因此A 项说法错误。答案:A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福建、上海两地茶叶价格的同步变动说明信息传递快,19 世纪 80 年代,两地已能进行电报联络,故选 A 项。答案:A3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近代通信技术传入中国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解析:材料反映的事物与经济结构无关,故 A 项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工业 文明 崛起 中国 冲击 13 交通 通讯 变化 练习 岳麓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