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心理技术学名称是在( )(A)1932 年(B) 1958 年(C) 1903 年(D)1912 年2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要求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指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B)联系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 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属于(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想像4 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和情绪类型是(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5 知识分子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农民作风朴素,憨厚老实,工人集体主义强
2、,守纪律。这种差别原因在于( )(A)遗传(B)家庭因素(C)阶级和阶层因素(D)文化传统因素6 从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提出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阿希(B)凯利(C)海德(D)韦纳7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费斯汀格(B)海德(C)勒温(D)凯尔曼8 勒温认为,对个体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活动目的(B)活动性质(C)活动形式(D)活动策略9 工作扩大化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强化理论10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麦克利兰(D)弗鲁姆11 职工中自发形成的“ 老乡会 ”
3、属于( )(A)积极型非正式群体(B)中间型非正式群体(C)消极型非正式群体(D)破坏型非正式群体12 关于间接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时间限制(B)受地点限制(C)节省人力与时间(D)易引起信息失真13 关于交往的频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密切关系(B)交往频率的高低对初期人际关系不太重要(C)交往的频率决定人际关系的性质(D)交往的频率对人际关系没有影响14 谈话法和问卷法都属于( )(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个案法15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是( )(A)1.9 型(B) 9.1 型(C) 9.9 型(D)5.5
4、型16 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者是( )(A)泰罗(B)马吉雅维里(C)吉尔布雷斯(D)韦伯17 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斯科特(B)韦伯(C)霍曼斯(D)利克特18 组织理念识别系统中,核心要素是( )(A)企业使命(B)企业精神(C)企业价值观(D)企业目标19 一个绩效平平的下属若恰好安排在某绩效十分差的下属后面接受考核,可能会获得很好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为( )(A)晕轮效应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趋中化的偏差(D)情感偏差20 通过对达到组织目标所采用方法和设备的改变,以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组织变革方式属于( )(A)人员导向型(B)组织导向型(C)技术导
5、向型(D)系统导向型21 产生冲突的必要条件可概括为三类,这不包括( )(A)自然条件(B)沟通(C)个人因素(D)结构22 下列人际关系中不属于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经济关系(D)老乡关系23 人的知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知觉的(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24 价值观的作用不包括( )(A)动力作用(B)标准作用(C)分散作用(D)调节作用25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态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凯尔曼(B)英斯科(C)弗鲁姆(D)班杜拉26 一般认为的小型群体的特点不包括( )(A)直接的个人交往与接触(B)人数多(
6、C)由共同活动结合在一起(D)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27 下列选项中,属于口头沟通的为( )(A)广播(B)通知(C)备忘录(D)报刊28 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来探索成功的领导模式,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为( )(A)弗德勒(B)俄亥俄州大学(C)密执安大学(D)加利福尼亚大学29 生产指挥系统划分为多少等级指的是( )(A)管理幅度(B)管理层次(C)管理结构(D)管理决策30 组织文化应该包括开拓性精神,要求组织永不自满,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这表明组织文化建设必须遵循( )(A)价值原则(B)卓越原则(C)目标原则(D)参与原则二、多项选择题31 对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
7、展评价正确的是( )(A)机构不断扩大(B)研究人员不断增加(C)课题日益广泛深(D)研究方法上有所发展(E)研究方向上趋予综合化32 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会环境因素(B)团体因素(C)态度系统特征因素(D)偶发事件因素(E)个体人格因素33 “规范分析法 ”的内容包括 ( )(A)明确规范内容(B)重新确定规范(C)制定规范剖面图(D)制定规范评估表(E)进行改革34 趋同离异规律包括( )(A)认同现象和趋同倾(B)认异现象(C)离异倾向(D)酬赏性趋同(E)惩罚性离异35 组织变革的征兆包括( )(A)决策失灵(B)沟通渠道阻塞(C)组织机能失效(D)缺乏创新(E)组
8、织观念落后三、简答题36 简述超 Y 理论的基本观点。37 简述现代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38 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有哪些?39 简述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40 简述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四、论述题41 试述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42 试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怎样克服。五、案例分析题43 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 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 B 车间,但 A 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 B 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 B 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 19
9、03 年提出的。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或情绪,如狂欢、暴怒、痛哭等。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从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提出归因模式。他的研究重点是人们在成功时和在失败时存在的不同归因倾向。韦纳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参与改变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个人在群体
10、中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对其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根据可将非正式群体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4 类:(1) 积极型是一种亲组织的非正式群体(这里指的组织及其目标是进步的、合理的)。(2) 中问型是与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即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起消极作用)。(3) 消极型是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不一致的非正式群体。(4) 破坏型是一种非法的非正式群体。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间接沟通是指必须通过第三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传递,发信人的信息才能传到受信人手中。此种方式的
11、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其缺点是,较费人力与时间,并容易引起信息失真。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交往频率是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人们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密切关系。特别是原来不认识的人,交往频率的高低对建立初期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9 型管理方式的目标,就是使组织形式不断地得到改善,以及组织中的人不断发展。显然,9.9 定向的管理人员能够带来有效的成果,而且又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革新精神与办法。9.9 型管理方式为最佳,许多组织正朝着这一方向而努力。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2、】 传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他创立了古典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阶层结构,又叫科层制度,即官僚体制。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科特。他在汲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关于组织、群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改传统组织理论,形成自己的组织见解。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晕轮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特性上受到很高或很差的评价时,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其他所有特性的评价,心理学上称这种影响为晕轮效应。对照效应偏差,心理实验表明,在考核评价一个对象时,经常会受到其对前一个对象评价的影响。在考评中,如果前一个对象的绩效
13、特别优秀,相对比之下,就会给后一个被考核者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前一个考核对象的绩效很差,则可能给后一个被考核者带来有利的影响。趋中化的偏差,在考核评价的全过程中,出于怕得罪人、老好人等心理,考核者往往不愿做出“最好”或“最差”这样的极端判断,有时候甚至不愿将被考核者的优劣差异明显表现出来,所以,在评价个人时,经常会把个人向集团平均水平方面靠近,使被考核者的成绩都集中在同等水平线的分数上,而与人员之间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不符合,这就是趋中化的偏差,也称中心化倾向。情感偏差,考核者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常会将自己对员工的主观好恶、态度、情感等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考核工作中,从而可能大大破坏绩效评定的客
14、观性。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技术导向型,是指通过对达到组织目标所采用方法和设备的改变,以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提高组织绩效。技术的改变包括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提高和改进质量,进行技术挖潜和改造等。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C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下述特点:(1) 人数不多; (2) 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3) 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4) 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5) 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管理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