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2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3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 )(A)主要因素(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环境因素4 (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A)人际关系(B)利他关系(C)喜欢(D)人际吸引5
2、 与“口服心服 ”“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B)真从众、权宜从众(C)权宜从众、不从众(D)权宜从众、从众6 物理教师认为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刻板印象(B)认知失调(C)扇贝效应(D)从众心理7 新来的英语李老师青春靓丽且授课灵活、幽默,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大家学习英语的劲头大增,都喜欢上英语课了。这是产生了 (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势效应8 下列关于“ 晕轮效应” 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
3、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晕轮效应(B)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晕轮效应现象(C)当一个人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是晕轮效应(D)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百糟 ”,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晕轮效应9 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对违反校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具有耻辱感、负罪感和自责感,因而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纪律。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往往将自己融于某群学生整体之中,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做出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他们喜欢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
4、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种现象属于( )行为。(A)责任分散(B)从众现象(C)去个性化(D)群体促成10 学生由于觉得某个老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势效应11 王老师根本不相信这件好事是小刚做的,因为在他眼中,小刚一直是个惹人讨厌的“坏”孩子,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效应12 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在新班级中的第一堂课的印象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整体评价。这体现的是 ( )(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3 在记忆
5、一串数字的时候往往容易记住后面几位数,这种现象叫作( )效应。(A)首因(B)近因(C)得寸进尺(D)门面14 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自己也想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当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积极发言时,自己也会积极思考。这些现象是 ( )(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去社会化(D)社会懈怠15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 AK(D)感染16 滥竽充数是一种( ) 现象。(A)从众(B)社会干扰(C)冲突(D)社会惰化二、填空题17 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从一个
6、人的某种品质去准断他的其他一些品质。如,知道某人是上海人,人们就会推断他精明、细致、能干,但狡猾、小气。这就是_的作用。18 个体在群众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属于_。19 从众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真从众、_和不从众。20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与排斥和_。三、简答题21 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有哪些?22 简述影响服从的因素。四、论述题23 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社会助长的应用和社会惰化的预防。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为一致为特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河南省 考试 心理学 社会心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