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1 颤证痰热风动证的病机是(A)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B)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约(C)痰浊中阻,经络阻塞,筋脉失养(D)湿热蕴结,化火生风,扰动筋脉(E)脾湿生痰,痰瘀经络,筋脉失养2 患者,男,49 岁,初起恶风发热,周身不适,继则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脉浮,该病治疗首选方为(A)桂枝芍药知母汤(B)乌头汤(C)防风汤(D)薏苡仁汤(E)白虎加桂枝汤3 颤证的基本病机为(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肝风内动(D)痰热动风(E)瘀血生风4 颤证病位在(A)肌肉(B)关节(C)骨(D)筋脉
2、(E)肢体5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A)张仲景(B)朱丹溪(C)吴鞠通(D)华岫云(E)王清任6 腰痛病变与哪一脏腑相关(A)脾(B)肝(C)大肠(D)肾(E)膀胱7 颤证气血亏虚证的代表方剂为(A)补气运脾汤(B)补髓丹(C)人参益气汤(D)八珍汤(E)人参养荣汤8 着痹的治则是(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除湿通络,祛风散寒(C)散寒通络,祛风除湿(D)搜风通络,燥湿化痰(E)发表散寒,祛风除湿9 痹证的治疗应重视(A)祛风通络(B)养血活血(C)行气消郁(D)散寒除湿(E)以上皆非10 下列哪味中药,不是肝经热盛之痉证的常用中药(A)钩藤(B)桑叶(C)防风(D)菊花(E)川
3、贝11 寒湿腰痛的舌脉为(A)舌红少苔,脉弦细数(B)舌质淡,脉沉细无力(C)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D)舌质淡,苔腻,脉沉迟(E)舌质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濡数12 首先提出肾与腰部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是(A)金匮要略(B) 伤寒论(C) 七松岩集(D)丹溪心法(E)内经13 有助于颤证的诊断的有关检查为(A)红细胞沉降率(B) MRI(C)血常规(D)血清酶检测(E)尿检14 治疗颤证时应重视(A)调补阴阳,熄风通络(B)滋补肝肾,益气养血(C)补益肝肾,治病求本(D)清热化痰,镇肝熄风(E)益气养血,熄风通络15 记载了痹证之手指关节肿大者为“鼓槌风“ 的著作是(A)内经(B) 金匮要
4、略(C) 诸病源候论(D)证治准绳(E)医宗必读16 对痿证的辨证论治日趋完善的朝代是(A)明清以前(B)明清以后(C)金元以后(D)宋代(E)唐代17 治痿应慎用(A)寒药(B)热药(C)风药(D)利湿药(E)补药18 风湿热痹的治疗原则是(A)散寒通痹,祛风除湿(B)化痰行瘀,蠲痹通络(C)清热通络,祛风除湿(D)除湿通络,祛风散寒(E)祛风通络,散寒除湿19 痉证重要的治疗方法为(A)舒筋解痉(B)清热祛湿(C)熄风镇痉(D)滋养营阴(E)活血化瘀20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是颤证哪种证候的临床表现(A)阳气虚衰证(B)髓海不
5、足证(C)气血亏虚证(D)痰热风动证(E)风阳内动证21 痹证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A)瘀(B)热(C)风(D)湿(E)痰22 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A)痉证(B)厥证(C)中风(D)破伤风(E)痫证23 把风、痹、厥与痿证进行了鉴别的医家为(A)朱丹溪(B)张景岳(C)叶天士(D)吴鞠通(E)张子和24 痉证的病理性质为(A)虚实(B)寒热(C)阴阳(D)表里(E)津液25 痉证的病理变化为(A)风寒闭络,不通则痛(B)阳气虚衰,筋脉不利(C)阴虚血水,筋脉失养(D)阴阳两虚,筋脉失养(E)塞邪郁闭,筋脉失濡26 行痹的病机是(A)寒邪兼挟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中医 内科学 肢体 经络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