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综合模拟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综合模拟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综合模拟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综合模拟练习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1 化学治疗2 抗生素3 抗菌谱4 抗菌活性5 抑茵药6 杀菌药7 哪些药物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8 细菌可通过哪些机制产生耐药性?9 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各有哪些特点?10 半合成青霉素分几类?各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1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分几类?它们是如何发挥平喘作用的?12 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选用哪些药物?13 药物可通过哪些途径抑制胃酸分泌?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主要的不良反应?15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哪些特点?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沙丁胺醇的平喘机制是选择性激动支气管的
2、_受体。17 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阻断胃壁细胞的_受体。18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_的合成。19 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是因为产生了 -内酰胺酶。(A)正确(B)错误20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 G+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A)正确(B)错误21 阿莫西林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效果良好。(A)正确(B)错误2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原形从肾排出,适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A)正确(B)错误23 青霉素 G 的主要抗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黏肽合成(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D)抑制 RNA 多聚酶(E)增加胞浆膜通透性24 下列有关阿
3、莫西林的正确叙述是(A)口服易被胃酸破坏(B)对 -内酰胺酶稳定(C)可杀灭幽门螺杆菌(D)可抗铜绿假单胞菌(E)不能用于治疗伤寒25 连续用药,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A)成瘾性(B)耐受性(C)依赖性(D)耐药性(E)依从性26 治疗军团茵病的首选药物是(A)氧氟沙星(B)阿奇霉素(C)林可霉素(D)多西环素(E)氨苄西林27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增加胞浆膜通透性(B)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C)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E)抑制 DNA 回旋酶28 氯霉素在临床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A)严重的胃肠道反应(B)影响骨骼和牙齿生长(C)抑制
4、骨髓造血功能(D)易发生二重感染(E)易引起过敏反应29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茵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E)抑制细菌 DNA 回旋酶30 杀灭结核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异烟肼(B)卡那霉素(C)吡嗪酰胺(D)乙胺丁醇(E)链霉素30 A 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B 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C 增强主动外排系统D 产生 -内酰胺酶E 产生钝化酶31 细菌对青霉素 G 耐药的主要机制是32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32 A 头孢他啶B 克拉维酸C 万古霉素D 羧苄西林E 头孢曲松33 治疗 MRSA
5、 所致败血症应选用34 治疗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选用34 A 克仑特罗B 氨茶碱C 异丙托溴铵D 倍氯米松E 色甘酸钠35 选择性激动 2 受体而平喘的药物是36 属于抗炎性平喘药的是36 A 丙谷胺B 硫糖铝C 哌仑西平D 奥美拉唑E 雷尼替丁37 阻断胃壁细胞 H2 受体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38 阻断胃壁细胞 M 受体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综合模拟练习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2 【正确答案】 由微生物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物质。【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3 【正确答案】 抗
6、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4 【正确答案】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5 【正确答案】 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将之彻底杀灭的药物。【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6 【正确答案】 不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7 【正确答案】 细菌的外面有一层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决定细菌的形状,保护细菌不被菌体内的高渗透压破坏。-内酰胺类药物能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转肽酶失活,阻止肽聚糖形成,造成细胞壁缺损,使细菌死亡。磷霉素、杆菌肽、万古霉素和环丝氨酸也可分别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
7、不同阶段,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8 【正确答案】 (1)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可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 -内酰胺环水解而失去抗菌活性;产生的钝化酶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丧失其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导致耐药。 (2)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结构:细菌细胞膜内侧与抗生素结合的靶蛋白发生改变,可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导致抗菌失败。如链霉素作用的细菌在 30s 亚基上的作用靶位 P10 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青霉素作用的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均使药物不易与之结合而产生耐药。 (3)降低细胞外膜的通透性:能阻止抗菌药物进入菌体
8、内的细菌具有天然耐药性,通过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而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阻止抗菌药进入菌体内的细菌可产生获得性耐药。如对四环素耐药的菌株主要是由耐药质粒诱导产生的蛋白质阻塞了细胞壁的水孔,使得药物无法通过。 (4)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称主动外排系统。此系统活性增强,可使药物的排出速度大于内流速度,降低菌体内的药物浓度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可通过此途径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知识模块】 化学治疗药物9 【正确答案】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等。主要作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敏感的 G+菌;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
9、炎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对 G-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不稳定;在脑脊液中浓度低;有一定肾毒性。主要用于耐青霉素 G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等。抗 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对多数 G-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高效,但对某些肠杆菌科细菌作用差,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 G 一菌产生的 p 一内酰胺酶比较稳定;肾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常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胆道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对 G+菌的抗菌活性略逊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医师 基本理论 综合 模拟 练习 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