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人民至上(D)发展性2 老子第四十二章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可以说是老子以道为根本的宇宙观。道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该观点属
2、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 的唯物主义者,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 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人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
3、一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通过对大量绝症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为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她也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反映了(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C)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D)意识能够指
4、导实践改造世界6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实践活动都(A)受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B)受自然条件的限制(C)受主观随意的限制(D)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7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哲学上反映的是(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9 实践和认识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下列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的是(A)直觉认识(B)全面普遍的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10 列宁说:“ 没有革命
5、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12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 I 生13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
6、一的过程(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14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是指(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5 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D)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本主义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
7、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关键在于坚持(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8 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C)通过实践,真抓实干(D)掌握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9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其中,人类社会
8、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脱离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20 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范畴的有(A)人类的产生(B)人的生老病死(C)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D)宇宙的演化21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是人脑对鬼神
9、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2 “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这句话表明(A)幻想是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B)意识来源于物质(C)幻想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主观反映2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4 有人认为:“ 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中一切革新的源泉,生物进化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这种观点(A)否认了偶然是必然的体现(B)夸大了偶然
10、的地位和作用(C)犯了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D)否认了必然对事物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25 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 “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A)人的认识结果是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
11、重构26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B)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C)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D)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土地27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提高(C)价格波动(D)供求关系的变化28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A)职工参与决策(B)职工终身雇佣(C)职工选举管理者(D)职工持股29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初期,到 19 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阶段有(A)1617 世纪早
12、期空想社会主义(B) 18 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3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和谐社会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
13、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A 选项,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均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C 选项,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D 选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故发展性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选项 B
14、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派别的区分。A 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出发,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B 选项,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灵、目的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C 选项,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D 选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题干中老子所
15、论的“道”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他把“道”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由“道”产生的,都是“道”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旧唯物主义有三大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题干指出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所以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是不彻底的。而 A,D 选项则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静止的观点),故不选。唯物主义者一般来说都是可知论者,即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B 选
16、项说法错误。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对的运动。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病人死亡前的心理阶段体现了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题干并未涉及关于
17、意识的起源问题,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选项表述错误;题干中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也并未体现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内容,D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实践活动的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实践活动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质变、量变、度的区分。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B,C,D 选项都是错误说法。因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