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民主法治(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科学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3 深刻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4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积极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B)积极解决好关系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C)积极解决好关系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D)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人5 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其中要放在首要位置的是(A)思想道德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劳动技能素质6
3、 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A)社会和谐(B)社会安定(C)社会保障(D)经济发展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B)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C)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解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A)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B)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C)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D)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4、,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9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B)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C)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方针以解决国家和国家的矛盾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邓小平强调(A
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D)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一判断(A)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C)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矛盾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D)
6、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12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一般来说,和谐社会是(A)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B)国内建设与国际关系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13 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民主法治的涵义是(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C)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D)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14 我们所建设的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统一15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的是(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B)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C)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D)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8、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有(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深化17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A)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B)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C)更好地实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D)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
9、社会主义事业(B)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C)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B)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证(C)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阶级保证(D)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
10、、集体主义等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保证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B)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C)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D)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2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的途径有(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优化教育结构(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D)坚持教育公
11、益性质2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促进就业的措施有(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的方针是(A)劳动者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C)政府促进就业(D)政府鼓励创业2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来说就要(A)坚持和
1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D)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5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A)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B)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C)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D)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6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做
13、到(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B)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C)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D)取缔非法收入,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的措施有(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B)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人(C)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D)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
14、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请回答: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有哪些?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什么?31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什么?31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请回答:3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需要正确认识
15、和处理的关系是什么?34 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如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考研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正确选项是 B。【知识模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