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民法历年真题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民法历年真题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民法历年真题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民法历年真题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1 支配权(南京师大 2008 年研)2 请求权(人大 2006 年研;南开大学 2004 年研)3 抗辩权(南开大学 2001 年研;浙大 1998 年研)4 形成权(南开大学 2010 年研;北科 2009 年研;浙大 2006 年研;人大 2003 年研;浙大 1999 年研)5 相对权(浙大 2002 年研)6 期待权(浙大 2000 年研)7 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上海海事大学 2005 年研)8 民事行为(首都经贸 20l0 年研)9 民事法律行为(南开大学 2011 年研)10 欺诈(浙大 2007 年研;上海海事大学 2004 年研)11 简述请
2、求权与抗辩权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中财 2007 年研)12 简述区分绝对权和相对权的标准和意义。(中财 2006 年研)13 简析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异同。(中财 2005 年研)14 法律行为的特征。(浙大 1999 年研)15 简述民法上意思表示的含义与构造。(中财 2010 年研)16 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区别与联系。(上海海事大学 2006 年研)17 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效果。(东财 2011 年研)18 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的不同。(首都经贸 2002 年研)19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法律后果。(南开大
3、学 2006 年研)20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哪些特征?(浙大 2000 年研 )21 判断: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民事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北科 2010 年研)22 试论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相互关系。(人大 2006 年研)2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事行为的要求。(南开大学 2003 年研)24 试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上海海事大学 2004 年研)25 试论述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间的联系与区别。(北科 2010 年研)26 试论述我国合同无效情形。(浙大 2005 年研)27 试述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及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中财2004 年研)2
4、8 合同法第 51 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依此规定,无权处分行为为效力未定行为。合同法第 150 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此规定。出卖人应当承担权利瑕疵担保义务。有学者认为这两条规定互相矛盾。请根据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之分类的原理对上述两条规定及学者的观点加以评析。(中财 2007 年研)28 甲和乙都是某进出口公司干部,二人住同一个宿舍,因工作需要,公司委派甲去公司设在深圳的办事处工作一年。甲临行时,将自己的一台 36cm 国产彩色电视
5、机委托给乙保管和使用。三个月后,甲给乙写信,说自己在深圳又买到一台日本产5lcm 彩电,家中的一台可以适当价格卖掉。本公司的司机丙得知此消息后,找到乙,表示想买下这台彩电,但又不愿多出钱。丙对乙说,你可以给甲写封信,告诉他彩电的显像管出了毛病,图像不清,要求他降低价格出售。乙当时有些犹豫,但考虑到自己同丙关系不错,经常让丙开车给自己拉东西,若不答应他会影响今后的关系。同时,有一次公司派乙出去买啤酒,乙私自把啤酒运到自己家中两箱,丙知道此事。因而就按照丙的意思给甲写了信,甲回信说如果真是显像管坏了,可以降低价格卖掉。于是乙就以 500 元的低价将彩电卖给了丙。甲从深圳回来后,知道了买卖彩电的真相
6、,要求丙返还彩电。丙答复说,20 天前已以 1000 元的价格卖与丁。经查,丁买下电视时对以上情况并不知情,1000 元的价格与市价相差无几,但在5 天前,丁一家及邻居戊看电视时,该电视突然爆炸,炸伤丁及戊,并造成其他财产损失近 2000 元。又查,该彩电的核心部件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华侨大学2011 年研)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29 乙、丙买卖彩电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效力如何?30 甲可以请求乙、丙承担什么责任?31 丙与丁买卖彩电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32 丁可以向谁要求赔偿损失?请求依据是什么?33 戊可以向谁要求赔偿损失?请求依据是什么?民法历年真题汇编 3 答案与解析
7、1 【正确答案】 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权利的客体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支配权的特点表现在:其客体通常是特定的; 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支配权的实现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行为,但义务人不得实施妨碍支配权实现的行为;支配权因支配而产生排他性的效力。支配权常常是确认之诉的对象。【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2 【正确答案】 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的请求权、非债权的请求权等。请求权可以存在于债权债务关系中,如债权的请求权;也可以存在于其他法律关系中,如非债权的请求权。请求权的特点是:具有相对性。请求权都是发生在特定相对人之间的一种权利;具有非公示
8、性;请求权作为独立的实体权利,连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3 【正确答案】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依其行使的法律效果可区分为永久抗辩权和延期抗辩权。永久抗辩权是指该项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久地阻止某项请求权的实现。延期抗辩权是指叮以暂时阻止某项请求权实现的抗辩权。抗辩权的特点是:其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 其作用在于对抗对方的请求权;其行使必须以请求权的行使为前提。【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4 【正确答案】 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形成权的特点是:依据权利人自己的意思表示,就能够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9、或消灭;其效力的发生不需要相对人作出某种辅助行为或共同行为;其不存在被直接侵害的可能; 其不能与其所依附的法律关系分离;其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5 【正确答案】 根据权利人可以向其主张权利实现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地实施或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由于相对权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的实现,在这种意义上,他对抗的是特定的义务人,因此又称对人权。【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6 【正确答案】 期待权则是处于向既得权过渡阶段的权利,是指权利的成立要件尚未完全具备,但将来有可能完全具备的权利。
10、认可期待权为独立的民事权利类型,是社会经济生活提出的要求,它可以使期待权更便利地作为一种“商品” 在市场上流转。期待权总是指向特定既得权的期待权,包含有特定既得权的“基因” 。因此期待权在转让或设定权利负担时,通常可以参照适用相关既得权的规则。【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7 【正确答案】 私力救济,又称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例如,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等,这种保护措施由于是由当事人自己采取的,因此又称自我救济。公力救济,是指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所以又称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知识模块】 民事权
11、利8 【正确答案】 民事行为,属于表示行为的一种,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仅是民事行为的一种,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除民事法律行为外,尚有其他效力类型的民事行为,如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等。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当事人,即特定民事行为的民事主体;意思表示,即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9 【正确答案】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
12、,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 法律行为 ”,我国民法因受苏联民法理论的影响,为了与其他法律部门和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相区别而称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一般生效要件以及在附条件、附期限情形下的特别生效要件。其中一般生效要件包括:当事人具有一般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0 【正确答案】 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就在于使对方
13、产生或加重动机错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当以行为人存在有说明义务为前提。【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1 【正确答案】 (1)含义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中债权的请求权属于独立请求权,可以独立存在;非债权的请求权,属于非独立请求权。请求权具有相对性、非公示性,作为独立的实体权利,它连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依其行使的法律效果可区分为永久抗辩权和延期抗辩权。永久抗辩权是指该项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久地阻止某项请求权的实现。延期抗辩权是指可以暂时阻止某项请求权实现的抗辩权。(2)相互关系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的行使为前提,没有请求的行使权就没有抗辩权。
14、抗辩权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请求权则具有任意性,只要存在权利即可实施请求权。抗辩权的作用在于对抗或否认对方的请求权。【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12 【正确答案】 根据权利人可以向其主张权利实现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1)绝对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格权。由于绝对权的权利人可以向一切人主张权利的实现,即他可以对抗除他以外的任何人,因此又称为对世权。(2)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地实施或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由于相对权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的实现,在这种意
15、义上,他对抗的是特定的义务人,因此又称对人权。(3)区分绝对权和相对权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两种权利的保护方法不同。在传统民法上,如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除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外,尚有绝对权保护请求权制度发挥对绝对权的保护作用。对相对权的保护则无类似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认可绝对权保护的请求权,而是因基于侵权的请求权制度取代绝对权保护的请求权。在权利被侵害时,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条件不同。在通常情形下,只要侵权行为人存在过错,即应对其侵权行为给绝对权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侵权行为人对相对权人(如债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民法学界通说主张需侵权行为人存在侵害债权的故意。
16、【知识模块】 民事权利13 【正确答案】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是民法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异同如下:(1)概念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行为,属于表示行为的一种,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表示行为。“民事行为”这一概念是我国 民法通则的创造,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等。(2)二者的相同点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都属于人的行为,与人的意识有关;都属于民法所规定的法律事实,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3
17、)区别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必备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的实施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核心,故对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并无要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实施事实行为。代理制度只存在于民事行为中,事实行为的实施中不存在代理问题。【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4 【正确答案】 法律行为一词源于德国民法典,萨维尼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大多数法学家接受了这一定义。在我国,1986 年的民法通则并未直接采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
18、,而是采用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这两个概念。民法通则第 54 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法律行为具有下列特征:(1)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非行为事实。作为法律事实的行为总的是指广义的民事行为,其中又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包括狭义的民事行为和准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包括合法事实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和其他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2)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只有民事主体实施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才为民事行为。其他主体所为的行为,虽然有时也能发生法律后果,但不是民事
19、行为。民事行为所要求的目的性,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仅指当事人实施民事行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而不包括动机。这一特征使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等非表意行为区别开来。(3)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法律行为的成立,须有一个或者数个意思表示,当事人实施某一法律行为,必须将该意思表示出来。因此,法律行为是一种表意行为。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也是民事行为的重要特征。但是,意思表示并不等于法律行为,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也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即并非一个意思表示就是一个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5 【正确答案】 (1)意思表示的含义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其期望发
20、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2)意思表示的构造主要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三个部分: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当然,目的意思需要与动机相区别。目的意思其根本在于指向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动机更多是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法律效果的发生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效果意思是指当事人欲使其目的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要素。效果意思又常被称为效力意思、法效意思或设立法律关系的意图。其核心内容就是当事人希望根据自己的行为,使得现有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设立变更之
21、变动,而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动又是在现行私法规范中得以承认的。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的行为要素。表示行为是目的意思与效果意思的联络,也是意思表示为他人所知,并产生后续交易行为的可能。当然,在民法上意思实现有其特殊性,是意思表永中表示行为的特殊情况。【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6 【正确答案】 意思能力,为自然人认识自己行为的动机与结果,并根据此认识决定其正常的意思之能力。对此,瑞士民法称为判断能力,我国台湾民法称为识别能力;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自然人据以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1)区别制
22、度功能不同。意思表示真实为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即法律行为须为具有足够辨认行为后果之能力的人所实施才能有效;行为能力制度之要旨,全在于确认自然人是否具备以自己的意志独立实施发生权利义务之行为的资格,即可否独立从事民事活动。认定标准不同。意思表示的判断问题是一个事实问题,法律在对意思表示进行分析时往往以具体事实为准;行为能力的判断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律一般预先设定削断标准以该标准进行统一化的认定。(2)联系在我国,意思能力为赋予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前提,有意思能力,始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即无行为能力。从立法卜看,我吲民法通则将年龄和意思能力一同作为认定行为能力的标准,有意思能力才能具有行为能力。
23、在我国,法律推定有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当然具有意思能力。从司法实务上看,意思能力并未被理解为脱离行为能力而独立存在的一个概念,即意思能力并非当事人实施具体的法律行为时辨认行为后果的能力。在处理自然人于酗酒、吸毒等情况下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力认定时,我国民法不承认前述情形中当事人实施的法律行为无效,而推定“ 有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当然具有意思能力” ,故而责令其承担所实施的行为的后果。【知识模块】 民事行为17 【正确答案】 民法通则第 6l 条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对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
24、相应的责任。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根据民法通则第 6l 条的规定,对于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而无效的民事行为,将会产生以下的法律效果:(1)如果这类行为所约定的义务尚未履行,那么就无需再去履行。因为它们根本不能使义务人负担义务。(2)如果这类行为所约定的义务正在履行之中,那么即应终止履行。对于业已履行的部分,应按下面的原则去处理:返还财产。在给付了财产的情况下,受领财产的一一方应将该财产返还相对人。这是因为,自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时,受领财产的一方继续占有该项财产就丧失了法律依据,因而有义务将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民法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