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明的中央机构中,除了部、院、六科之外,合称“三法司” 的是( )(A)通政司、都察院、刑部(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C)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D)刑部、通政司、大理寺2 关于明朝“ 缇骑”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设立于明成祖在位时期(B)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C)超越司法部门而由皇帝直接指挥(D)表明明朝对官吏监视和对人民镇压的加强3 洪武八年,朱元璋仿照元朝的办法,印造( ),命令民间通行,形成
2、了钱、钞并用的货币制度(A)洪武通宝(B)大明宝钞(C)大明通宝(D)洪武宝钞4 万历年间,( ) 的获得使得佃农与地主之间只存在单纯的经济强制关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A)定额地租(B)货币地租(C)永佃权(D)分成地租5 张居正任用( ) 督修黄河,他的治河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刻的影响(A)张学颜(B)李成梁(C)潘季驯(D)高拱6 扈伦四部是( )(A)建州、长白、东海、扈伦(B)哲陈、浑河、苏克苏浒、完颜(C)哈达、叶赫、乌拉、辉发(D)鸭绿江、讷殷、董鄂、渥集7 在明与后金进行战争之中,先后督军辽东的明军统帅是( )杨镐袁崇焕熊廷弼洪承畴(A)(B) (C) (D)8 明末
3、农民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对于发动饥民、扩大起义军队伍,起了很大作用(A)“等贵贱,均贫富 ”(B) “摧富益贫”(C) “均田免粮”(D)“天下田天下人耕之”9 明成祖朱棣尊崇程朱理学,不属于这一时期编撰的著作是( )(A)四书大全(B) 五经大全(C) 性理大全(D)伊洛渊源录10 有明一代,私家史著相当丰富,编年体明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是( )(A)国榷(B) 国史纪闻(C) 皇朝大政记(D)皇明大事记11 南明残余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弘光政权永历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A)(B) (C) (D)12 喀尔喀是明代蒙古中兴之汗达延车臣汗后裔,不属于喀尔喀蒙古的是( )(A)扎萨克图汗(
4、B)土谢图汗(C)车臣汗(D)准噶尔部13 清廷在东北地区实行东北三将军的驻防体制,不在其列的是( )(A)奉天将军(B)吉林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D)黑龙江将军14 雍正年间,曾经推行过( )制度,负责督课农业生产(A)“老农总吏 ”(B) “催课四法”(C) “摊丁入地”(D)“耗羡归公 ”15 ( )的设置是清王朝实行满汉联合、以汉制汉统治方式在军事上的具体体现(A)八旗制度(B)督抚制度(C)绿营的普遍设(D)都司卫所制度16 清代汉学中,不属于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的是( )(A)段玉裁(B)王念孙(C)王引之(D)钱大昕17 在公羊学沉沦千年之后,第一个重新发现并初步阐释其要旨的清
5、代学者是( )(A)魏源(B)庄存与(C)刘逢禄(D)龚自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鱼鳞图册19 大礼仪之争20 票拟、批红21 萨尔浒之役22 多伦会盟23 改土归流24 “十通”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4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晚年说:“ 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雍正继位时说:“ 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欠,民食维艰,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材料二乾隆初政十余年间,萦环于心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养活日益繁衍的人口,君臣以“养民”为议题,深入探讨了
6、缓解人口压力的各种方案。乾隆五年为解决“ 各省生齿日繁,地不加广,穷民资生无策” 这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朝廷宣布“ 嗣后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悉听本地民夷垦种” 。乾隆三十一年,将滇省一切“山头地角、坡侧旱坝、水滨河尾地土,听民开垦,不必从中区别,概免升科”。请回答:25 通过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情况?其原因何在?26 根据当时的情况,你认为有几种解决办法?27 根据材料二,可知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8 简述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29 简述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
7、)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部受天下复审,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三者合称“三法司”,而通政司掌出纳帝命,受理臣民章奏,互通上下之情,是皇帝的喉舌,不是司法机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明太祖在洪武十五年设立锦衣卫,置指挥使等,名为“缇骑”。锦衣卫设有监狱,称“诏狱”,廷杖行刑任务也是由锦衣卫执行,是洪武时期特务政治和重典统治的重要表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8、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仿照元代初年的办法,用钞不用钱。明的年代比元长久得多,纸币却始终只用一种,明太祖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这种统一性是前代所没有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纸币。【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永佃权就是在不欠租、不转佃的条件下,可以有永远的耕种和自由退佃的权力,使他们获得了更为独立、自主的经济社会地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张居正改革的一个方面的考查。万历六年他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他的办法是在徐州至淮河之间,筑两道堤坝,内堤筑于河槽两侧,称缕堤,以防黄河溃决,此次河工有
9、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弃地变为良田。考生可以联系清代对于黄河的治理,比较二者的异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难度较大,考生在备考中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细节,需要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才能解答,也提醒考生备考时力争全面,切忌盲点。【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明朝与后金之间战争的基本概况的考查。杨镐指挥了1619 年的萨尔浒之役,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策”,1622 年广宁之战战败,袁崇焕在 1627 年宁锦之役战胜强敌,洪承畴主持了松锦决战,最后投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
10、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明末农民战争的考查。“免粮”针对明朝赋役苛重的社会现实,斗争对象是明朝国家和各级官府,体现的是农民和官府的矛盾,是官民关系问题;“均田”是针对明末农民土地高度集中的现实,体现的是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斗争的对象是地主,所冲击的是租佃剥削关系本身,体现的是地主的和佃农的关系,是土地占有关系的问题。【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伊洛渊源录是南宋朱熹的著作,其他则都是这一时期的著作,辑录了宋、元理学各家之说。【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朝的私家史著。谈迁的国榷全书 108 卷
11、,约500 万字,记载元文宗天历元年到明弘光元年,对于明史的研究,特别是明代建州女真史及崇祯朝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南明政权的基本概况,应对南明政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各高校单独命题时这个知识点曾经作为名词解释出现过。【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清时期蒙古的概况。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的一部,包括和硕特、辉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清廷在东北边疆地区的机构设置的考查。清朝在
12、边疆地区设置军政机构统辖该地区的军政事务,鸟里雅苏台将军是清廷在喀尔喀蒙古地区设立的最高行政建制,不属于东北三将军的驻防体制。【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雍正时期的一项农业制度的考查,也包括了对于其他制度的考查。雍正时期,推行“老农总吏”制度。命州县在下属各乡选择一二名“勤朴无过”的老农,予以八品顶戴,负责督课农业生产。【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清朝军制的具体考查。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确保国家统一和对内实施镇压,清廷实行八旗兵在重要之地重点驻防与汉人绿营兵的各省普遍设置相结合的军事制度,
13、形成从内地到边疆的严密的军事控制。绿营兵是由汉人组成的军队,同为国家的经制兵,是清朝赖以维护统治的主要力量。【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清代汉学学者的综合考查。选项 D 钱大昕是吴派代表之一,撰成廿二史考异,是乾嘉史学的代表作。【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清代学术变化的考查。庄存与在博通群经的同时,开始注意久湮不传的春秋公羊学,撰成春秋正辞,这是清代今文经学复兴的开山之作。其他选项皆为其后辈。【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14、【正确答案】 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簿册。南宋行经界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呈鱼鳞状,故名。随税粮多寡规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汇集成册,浙江布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多,至同治五年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此图册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清时期的赋役征收的基本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鸦片战争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