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 本硕类)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0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
2、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家庭生活的全部理由与希望,如果一场变故使这样的理由与希望骤然化为乌有,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打击?面容憔悴、目光呆滞、毫无生气,记者见到她时,着实吓了一跳,脑海中不自觉地跳出“心灰意冷 ”四个字。 “你就叫我贤明之子,这是我儿子的网名。”儿子去世已经一年,她依然无法走出痛苦,往事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地在脑海里回放。7 月 25 日,星期一。“贤明之子” 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突然接到儿子单位的电话,说他被送进医院了。儿子在杭州一家机关单位上班,每个周末都会回富阳的家,陪陪爸妈。“ 前一天还看他
3、好好的 ”。“贤明之子”虽然着急,但没有往更坏的地方想。赶到医院,医生的脸色很沉重,她才感到情况不妙。不幸很快降临,儿子当天就因突发心肌炎,抢救无效去世。儿子走了,她的心也像被掏空了。每个星期五晚上 8 时,她都会去自己家附近的514 路公交车站,因为以前儿子每到周末就会坐这趟公交车回家,她要等儿子回家。晚上 8:30、9:00、9:30车来车往,却再也无法看到儿子的身影,丈夫要拉她回家,她就对着丈夫又打又骂。原本不会喝酒的她,也开始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灌白酒。喝醉了,她便摔杯子、碗筷、桌子。数不清的夜晚,在她和丈夫的抱头痛哭中悄然流逝。每逢节日,很多亲戚朋友会打电话叫他们一起吃饭,“贤明之子
4、” 和丈夫却早就关机了。“ 别人是过节,我们是躲 劫 。” 她说,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过节,自己心里就更不好受了。2刘桂兰今年 57 岁,2008 年,她唯一的儿子小凯突然病倒,仅仅 4 天便离开了人世。今年,刘桂兰在一家养老机构花 4 万元购买了一个单人床位。她说失去儿子后,最担心的是养老问题,现在她和老伴身体都还好,可以相互扶持照顾,如果有一天他们两个人中有一个先走了,另外一个怎么办,“说得不好听点,住院做个手术,连签字的人都没有”。刘桂兰说,养老院的床位是给后走的人留的,“如果我不在了,老伴去住;如果老伴不在了,那我就去住”。老两口都是退休职工,工资不高,但维持平常的生活没有问题。两人曾想
5、过一起住进养老院,可是要住进好一些的养老院,他们的退休工资却远远不够。调查发现,100 个“ 失独家庭 ”里,不为养老担心的仅占 6,这部分家庭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兄弟姐妹的孩子成为照顾他们的主力军,愿意为他们养老;有 94的“失独家庭 ”对于未来的生活表示担忧。生病后由谁照顾?老年后由谁赡养?临终后事由谁来处理?这是大部分“失独家庭” 都比较关心的。20 年前,北京的林玉芬失去独子,丈夫中途又突然病倒,住院接受了肾摘除手术。“冬天是最遭罪的,排队、挂号、检查、输液我一个人跑,冻得直哆嗦,跑不过来也得跑” 。当年已近 60 岁的林玉芬特别紧张,虽然不时有侄子、侄女来探视,但“不是自己的孩子,怎么
6、好意思支使人家” 。丈夫住院 10 多天,她寸步不离地守了 10 多天,“ 生怕他出一点差错。我只有他了” 。出院后,她害怕了,夫妇俩坚持每天锻炼 1 个半小时,“不出毛病,就不用去医院” 。哈尔滨的刘芸,停用手机的一个考虑是“省钱” , “这样,每月 300 元就够花了”。这位“失独”的老人,每年要打两针血栓通,他说:“医院的要 22 块钱一支,太贵。我自己在药房花 6 块钱买一支,在小区诊所加 7 块钱就打了。”根据合肥市统计局 2013 年公布的一份“失独群体” 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合肥市“失独群体 ”面临的最大困难多为保障问题。半数以上的“失独者”面临经济困难,4的“失独者 ”有住
7、房、养老难题,有疾病困扰及医疗问题的占 12 。三分之二“失独者”月收入不足千元,大多数 “失独者”人不敷出。 62.8的“ 失独者”收入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基本和完全满足需求的占 37. 2。另据了解,以当前生育率计算,2018 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从那时开始社会负担加重,而“ 失独老人”的年龄会更大,经济来源困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养老的窘迫。3“失独家庭 ”,顾名思义,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失独者 ”年龄大都在 50 岁开外,经历了 “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
8、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 , 春天里的这句歌词唱尽了“ 失独家庭”的悲痛与凄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能将不得不直面这种悲痛与凄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15-30 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 1.9 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约为万分之四,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 万个。截至2012 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 已超过了 100 万个,这意味着有近 200 万老年人成为“失独者” 。而一些人口学家以此推算,中国 “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 1000 万。“ 失独者 ”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如何让他们走出阴霾,充满希望地生活下去,已是一个不容
9、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每个个体都有所作为。在 2014 年 5 月 17 日开幕的第三届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年会上,会长戴正清呼吁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能够走进“失独家庭” ,感知他们的痛苦,关爱 “失独人群”的心理问题。戴正清表示,近年来,涉及“失独家庭” 心灵创伤等的咨询逐年递增, “失独”问题从过去不能触及,到近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正是体现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扩大化。相比起抚慰失去子女之痛,更重要的是将“失独人群” 领出黑暗的过去,重建继续生活的信心。如果忽视“ 失独家庭 ”的小理问题,缺少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可能引发危及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问题。他介绍道,
10、美国政府已经将美国公众心理健康服务与躯体疾病治疗一并纳入医疗保险之中,对弱势群体给予优惠照顾。如果能够把心理咨询及治疗纳入医保,就可以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失独人群 ”,让他们得到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4. 2014 年 4 月 21 日,来自全国的 240 余名“失独父母” 代表进京,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咨询政策、表达诉求。日前,卫计委发布答复意见书,针对“失独者”提出的“给予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国家行政补偿 ”的要求,答复意见书中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于法无据,也许是现阶段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对那些“失独父母” 来说,这答案显得有些冰冷。教育部前新闻
11、发言人王旭明曾因“清退代课教师” 的说法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批评,他随后领悟到,“尽管政策是冰冷的,但传达政策的时候可以是温情的”。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发言技巧,更体现了对这些弱势者的“ 国家态度”。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家庭最终成为“失独家庭” ,其中有很多因素,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家庭曾经为履行法定的计生义务而作出了“只生一个” 的选择。按照计生部门的说法,超生者因为“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较多的社会公共资源” ,所以必须缴纳一笔不菲的“ 社会抚养费 ”,相同的逻辑必然推导出一个判断:坚持只生一个的家庭无疑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今他们面临“失独” 之痛,给予必要的补偿、抚慰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
12、务。和心理慰藉、社会关怀等工作相比,物质救助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环,同时也是多数“失独家庭 ”最基础的诉求。事实是,这个诉求并未受到漠视,近年来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会面向“ 失独老人 ”发放数额不等的补助金。但在这样一个救助的过程中,有两点尚未尽如人意:一是专门针对“失独家庭” 的救助还未上升到国家和制度层面,缺乏法律的支撑;二是救助与现实生活有脱节之嫌,突出表现在救助标准过低,多数地方的标准多年来始终徘徊在 200 元左右,在专家看来,这点补助“在当今日益高涨的物价面前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失独家庭 ”牵涉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近年的“两会”都会有众多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关注,或建言大幅提高补偿标准,或
13、主张设立专项基金,或呼吁在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来救助“失独家庭” 。而一些地方已经作出了行动,如上海市自2013 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父母的特别扶助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 150 元提高到了 500元。只要承认救助“ 失独家庭 ”是一种义务,物质补偿又是最基础的工作,那么无论从哪里列支,像上海这样提高补偿标准无疑是当下最可行的办法。但居于国家层面,从长远看来,对一个庞大群体的救助还是需要制度式的保障。清华大学潘教授的儿子 2007 年因工作劳累突发疾病意外去世,悲痛的潘教授曾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依靠,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因按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人住需有子女签
14、字,工作了 53 年的潘教授如今 75 岁了,却因没人能给他和老伴签字而住不进养老院。有人建议,政府应重视解决“失独老人” 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及时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一项“ 社会应该怎么救助 失独者 ?” 的网络调查,或许能给人们更多的启发。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认为应推行政府主导的“失独者” 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六成网友认为应放宽对“ 失独者 ”领养子女的条件限制,近五成网友认为应提高对“失独者”的养老保险投入,近四成网友认为应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心理救助。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说,解决“失独老人” 的养老困境,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需尽快采取措施,给
15、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国在老年人将达到 2 亿的情况下,于 2012 年实现了养老制度全覆盖,人大常委会还于 2012 年 12 月下旬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次写入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内容,专门加了监护人条文,监护人可以是家庭成员,也可以是基层组织,这在制度上向前进了一步,“失独老人” 想住养老院,基层组织或帮扶的团体可依据这一条,承担起监护人职责。另外,民政部部长在 2013 年“两会” 期间表示, “失独老人”可按“ 三无”老人提供赡养。这是好的起点,但还需进一步细化、完善。他谈到,解决“失独老人” 养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登记制度,要摸清基本状况,才能提供帮助和精神关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试卷 政法 干警 考试 申论 模拟 2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