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反应时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反应时法)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试简述反应时研究的意义。2 简述几种反应时及其关系。3 简述反应时技术中的减数法与加数法。4 简述开窗试验的原理与过程。5 试述心理旋转实验。6 什么是序列反应时范式?7 什么是内隐联想范式?8 试简述内隐联想测验的各种变式。二、论述题9 试述影响反应时的各种因素。10 试述反应时研究的新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1 唐德斯的减数法中 B 反应时包括( )。(A)刺激辨别(B)反应选择(C)基线时间(D)准备时间12 反应的潜伏期包括( ) 。(A)感觉器官接收刺激的时间(B)大脑加工所需的时间(C)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D
2、)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13 在复杂任务的行为中,反应时间常包括( )。(A)基线时间(B)一个或多个认知加工过程的时间(C)反应键的延迟反应时间(D)其他随机因素导致的反应时间误差14 能够影响反应时的因素有( )。(A)刺激选择数目(B)被试的动机(C)任务的难度(D)个体差异15 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反应时的快慢常被作为衡量( )的指标(A)动作稳定性(B)加工的自动化程度(C)概念的激活水平(D)注意需求量等16 通常,一种有效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包括( )。(A)刺激呈现装置(B)刺激接收装置(C)反应装置(D)计时装置17 下列关于反应时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反
3、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B)反应时是指大脑进行加工的时间(C)反应时是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D)反应时是大脑作出指令到反应开始的时距18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A)刺激强度(B)适应水平(C)复杂程度(D)练习19 通过一系列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分别是( )。(A)测试项目的质量(B)识记项目的数量(C)反应类型(D)反应类型相对频率20 计算机计时可实现反应结果的同步( )与( ) ,这是传统反应时测量设备无法达到的。(A)推算(B)采集(C)标记(D)记录21 下列属于反应时的是( )。(A)在红灯亮
4、了 2 秒钟后,鸽子开始啄键来获得食物(B)在发令枪响了 01 秒后小明冲出了起跑线(C)小明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学会了三步上篮(D)小明可以做曲臂悬垂 3 分钟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选择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B)刺激相似程度越低,反应时越长(C)刺激选择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D)刺激相似程度越高,反应时越长23 下列关于 ABC 三种反应时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一简单反应的反应时最短(B) B 一选择反应的反应时最长(C) C 一辨别反应的反应时最长(D)A、B 反应的反应时可以根据减数法计算出来24 应用减数法进行证实的实验有( )。(A)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B)
5、字母转换实验(C)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实验(D)心理旋转实验25 关于反应时实验,论述不正确的有( )。(A)反应时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反应速度或叫反应潜伏期(B)反应时实验通常需要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权衡(C)唐纳德提出了基本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加法反应时(D)开窗实验主要是用于准确地测量减法反应时26 下列属于反应时技术新发展的是( )。(A)开窗实验(B)序列反应时任务(C)内隐联想测验(D)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反应时法)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曾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
6、生活实际问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反应时研究,几乎奠定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对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贡献是巨大的。(1)反应时间是一种反应变量,它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及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对一件工作越熟悉,反应时间就越快;内部过程越复杂,反应时间就越长。反应时间随多种原因而变化,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很方便的反应变量来运用。由于这些原因,反应时的研究就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心理实验中常用速度作为反应变量,这个速度称作反应时间,而反应时只是它的基本成分和最简单的例子。速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做一定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所完成的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测量工作
7、速度。速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量数,是因为每个动作都需要时间,而时间是可以测量的。速度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对一件工作完全精通,就会做得很快。速度也可以作为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内部过程越复杂,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因而测量反应的时间,即执行反应的时间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而反应时,就是测量反应的时间中最简单的例子。【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2 【正确答案】 反应时的种类有:(1)简单反应时。又称 A 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例如,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一事件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反应时任务。(2)选择反应时
8、。又称 B 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比如:一个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可能会包括两个刺激,被试必须在其中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边的按钮;而当另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右边的键。不同于简单反应时任务,被试必须在反应之前先判断哪个按钮是对当前刺激的正确反应。(3)辨别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是指被试对所呈现的多个刺激的某一个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的刺激不进行反应。例如,刺激是红绿两种灯光,要求被试看到红灯按键反应,看到绿光不进行反应。三种反应时间长短不一,简单反应时最短,分辨反应稍长些,选择反应时最长。如下图所示: 上述三种反应时的分类模式是反应时早期研究
9、的基本模式,有不少学者不同意这种分类方式,认为 A、B、C 三种反应时不能简单相加,即 C 反应时不是在 A 反应时上简单相加分辨时间,B 反应时也不是在 C 反应时上简单加上选择时间,三者之间不存在简单相加关系。但自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这一百年时间里,在应用反应时做指标的研究中一致遵照这种反应模式。【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3 【正确答案】 反应时技术包括减因素法(又称减法法)与加因素法(又称加法法),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方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
10、在时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心理操作能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减法法:减法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
11、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要求在相减的两种反应时作业中有严格的相同或匹配的部分,只有满足上述两点,才能应用减法法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缺点:减法法的两个要求有时不能得到满足,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难以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有时不同作业的匹配也难以做到。减法法的上述弱点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在认知心理学中,分析信息加工过程还是经常应用减法法来提出很多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和一些新的理论构思。(2)加法法。加法去是加因素法的简称,由斯腾伯格提出的,该方法是减法法的发展和延伸,
12、与减法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该方法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试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是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前提不能得到满足,就不能应用加法法。另外,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
13、不同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相互发生影响,这两种情况目前尚不能排除,这也使加法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4 【正确答案】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都不是直接测出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是间接地通过作业之间的比较而得出的,并且相应的加工阶段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发现。而 Hochey 等(1981)则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 ”试验。开窗实验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并且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样,一览无余。这称之为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他们以一种字母相互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实验技术。实验过程:给被试呈现 14
14、 个字母并在后面标上一个数字,例如“F3”、“KENC4”等,四个字母一个个呈现,由被试自行按键控制,当呈现“F3” 时要求被试念出字母表上 F 后面第三个字母来 (应为 I)。同理“KENC4“呈现后被试的反应应为“OIRC”,因为 K 后第四个字母为 I,N 后的四个字母为 R,C 后的第四个字母为 G,其他类同。通过分析反应时数据,可明显看出字母转换作业的三个加工阶段。在四个刺激字母实验里,可以获得 12 个数据,从中可以看到完成字母转换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加工阶段,通过对数据归类处理后可得到总的结果。显然开窗实验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以及这些加工阶段是什么。根据该实
15、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三个加工阶段:(1)编码阶段。即从被试按键看到一个字母转换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在这一阶段中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中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转换阶段。即转换所用的时间。(3) 储存阶段。即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在此阶段中,被试将转换结果储存于记忆中,并从第二个字母开始还需将前面的转换结果加以归并和复述。“开窗” 实验通过对字母转换作业的分析,可把每一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因而它比反应时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具有更明显的优点。【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5 【正确答案】 1973
16、年,库珀(LACooper)和谢帕德(RN Shepard)设计该实验来证明心理旋转的实际存在。实验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如RJG257 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例如:R,反写的这两种材料在不同的角度随机呈现,被试的任务是辨别正写的 R 还是反写的 R,并在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实验结果明显表示,不同旋转角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说明在辨认图形时得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然后再去辨认,这样就造成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了。【知识模块】 反应时法6 【正确答案】 (1)序列反应时范式是尼森和比勒姆于 1987 年提出的。(2)这种研究范式以反应时为
17、指标,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类似一个选择反应时实验: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是决第及分别对应不同的反应键,每次呈现一个视觉刺激,被试按相应键尽快予以反应,该刺激随即消失,短暂的时间间隔之后出现下一个视觉刺激。(3)序列反应时范式的特点是,整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序列是有规律的。(4)序列反应时的研究表明,反应时的差异对应着心理过程的差异。在序列反应时实验中,对固定序列和随机序列的反应都是对同样刺激的同样规则的选择反应任务,因此两者的反应时差异只能说明对固定序列中的目标刺激做出反应相对容易,从而使反应时缩短,而对于随机序列,选择反应的心理过程没有易化,反应较为困难,因此反应时间相对较长。通常,这种心理过程的易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时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