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657-2018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DB13 T 2657-2018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2657-2018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31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13/T 2657 2018 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8 - 03 - 13 发布 2018 - 04 - 13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657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于丽辰、李立涛、焦蕊、许长新、郝宝锋、贺丽敏、乔广玉、张林林、刘金利。 DB13/T 2657 2018 1 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套袋苹果萼洼
2、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苹果种植区因乱跗线螨引起的套袋果实黑点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 套袋苹果果实萼洼处表皮由乱跗线螨危害形成的圆 形病斑,病斑大小 1 mm 6 mm或更大、深 1 mm3 mm,颜色多为黑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部分病斑中央稍凹陷,并伴有龟裂或白色粉
3、末。 注: 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症状参见附录 A。 3.2 乱跗线螨 一种微小的螨类,隶属蜱螨亚纲( Acari)真螨总目( Acariformes)跗线螨科( Tarsonemidae)跗线螨属( Tarsonemus),侵入果袋内,引起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 注: 乱跗线螨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B。 4 防治原则 4.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根据苹果萼洼黑点病发生危害规律(参见附录 C),应以驱避害虫为防治基础,协 调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通过控制乱跗线螨,实现对苹果萼洼黑点病的安全、有效控制。 4.2 合理使用杀螨剂 推荐的杀螨剂应是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农药
4、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DB13/T 2657 2018 2 5 防治措施 5.1 套袋前喷药防治 5.1.1 防治指标 防治指标 每百叶 为 2头。套袋前,进行害螨种群密度调查,若虫口密度达到 每百叶 2头 时 ,进行化学防治。 5.1.2 喷施忌避剂 -矿物油 单独使用 200倍 99 %矿物油乳剂或 400倍 500倍 99 %矿物油乳剂 与 一种 生态相容性 杀螨剂 (参见附录 D) 混配 ,对全树进行喷雾。 应使混配药液混合均匀,并使幼果、枝叶和树干均匀着药。 5.2 矿物油处理果袋 套袋前,应先将整捆果袋的袋口和袋子周边用 100倍液 99 %矿物油乳
5、剂浸泡,控净水分后进行套袋。 5.3 套袋后防治 根据防治指标,单独使用 200倍 99 %矿物油乳剂或 400倍 500倍 99 %矿物油乳剂 与 一种 生态相容性杀螨剂 混配 , 对全树进行喷雾。施药间隔 20天 30天,每生长季用药 2次 3次。杀螨剂种类应轮换使用。 5.4 释放捕食螨 一般于 5月 6月间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等天敌捕食螨,根据苹果树树体的大小 ,每棵树释放 500头 2500头捕食螨。释放时,剪开包装袋口并套上防雨袋,用图钉钉在树干下部背阴处,包装袋应尽量紧贴在树干上,以利于捕食螨扩散上树。注意释放前应与农药防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T26572018 苹果 黑点 防治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