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doc
《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交公便字( 2004) 22 号 目 录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隧道 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村镇路段 1 总则 1.0.1 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乡级(包括乡级)以下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西部县 际公路特殊路段可参照执行。 1.0.3 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村
2、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应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因受经济、地形、地质和其他自然条件限制实施困难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审通过,可按本指导意见执行。但是,当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改建,以达到等级公路标准。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 10 年预测。 2 控制要素 2.0.1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2.0.2 除受限路段外,农村公路设计速度应按公路工程技
3、术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受限路段的设计速度推荐按不低于 10km/h 控制。 2.0.3 不同路段交通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标准分段实施,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间应设置过渡段,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能够 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的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2.0.4 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一般不宜小于 4.50m。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求。 3 路线 3.0.1 一般规定 1 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工程造价、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方面要素,保证线形连续、均衡,行车安全。 2 贯彻保
4、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旧路,安全利用原 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 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3.0.2 路基宽度(包括车道和路肩宽度)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其中,受限路段双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 5m,单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 3m。采用单车道路面的,单侧路肩宽度应不小于 0.75m。 3.0.3 单车道公路应
5、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车辆的有利地点,路基宽度不宜小于 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20m。 3.0.4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3.0.5 受限路段一般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10%,海拔 2000m 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8%。当采用最大纵坡时,其最大坡长应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3.0.6 受限路段设有超高的平曲线,其合成坡度值不宜超过 11%(海拔 2000m 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除 外)。 3.0.7 受限路段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坡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等
6、技术指标,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出现不利因素的组合,并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保证行车安全。 3.0.8 当受限路段采用回头曲线时,其技术指标宜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97)有关规定,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并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和必要的限速标志。 4 路基路面 4.0.1 一般规定 1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 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2 因受自然、经济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程,应按照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先通后畅,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3 通过特殊
7、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应作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个别设计。 4.0.2 路基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 0.5m 以上,确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沿河及受水侵淹的路段路基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 和 0.5m 的安全高度。其中,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4.0.3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压实。当采用砖块、片(块)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联锁块路面时,路基压实度可适当降低。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压实机械及未做分层碾压导致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暂缓实施路面工程或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
8、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 4.0.4 路基防护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地产材料等情况,针对易塌方的高边坡、不稳定的高路堤、受冲刷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点路基部位,采用护岸、挡土墙、 石砌护坡、石笼、抛石等工程防护和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4.0.5 地形特别险峻、工程量巨大、易发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可维持原路基和防护的稳定状态,同时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4.0.6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 4.0.7 路面类型应根据交通量、自然和社会环境、地产材料和建设资金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 1 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沥青混
9、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2 一般地区可采用沥青贯入式、沥 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石块、混凝土块、砖块等类型路面。 3 分期修建的工程可采用砂石、贫混凝土砂砾等类型路面。 4 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上可修建过水路面。 5 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应采用摩阻系数较大的路面,潮湿和过湿路段不应采用砖铺路面。 6 积雪冰冻地区,公路等级较低的路段不宜采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宜修建砂石路面。 4.0.8 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合理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各结构层厚度,有条件时按规范计算确定;受条件限制的,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表 4.0.8 规定的最小 厚度。 表 4.0.8 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 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部 农村 公路建设 标准 指导 意见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