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和生命活动叙述中错误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它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不能代谢和繁殖,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细胞和生命活动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句话的理解,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A
2、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 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TP在细胞内的需要量大,但是含量很少 B所有生物的细胞合成 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中,通过热能散失的多于合成 ATP的 D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合成的 ATP比糖类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TP含量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可以和 ADP 之间不断相互转化,A正确;植物细胞合成 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只有呼吸作用, B错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1mol葡萄糖释放 2870KJ的能量,其中只有 1161KJ的能量储存在 ATP中,其余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正确;由于脂肪的碳氢
3、比例比较高,因此等质量的脂肪放能比糖类多, D正确。 考点: ATP的含量和生成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 ATP 的含量和生成途径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 CO2 B H2O C H D ATP 答案: D 试题分析: CO2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 H2O 在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 ATP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有氧呼吸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反应,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 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 A有氧呼
4、吸 B无氧呼吸 C酒精发酵 D乳酸发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有两种: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产物只有乳酸,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本题选 D。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通过细胞呼吸的产物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代谢必须要有酶的催化, A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仍然能进行无氧呼吸, B错误;
5、细胞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错误;叶肉细胞无论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都进行呼吸作用, D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种类、场所等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结构在光下不能产生 ATP的是 A细胞质基质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的类囊体 D线粒体的内膜 答案: B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都需要光 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 C暗反应完成后才有 O2的释放 D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在基粒上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A错误;光反应的 ATP合成及暗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
6、物的还原都需要酶的催化, B正确;氧气是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 C错误;光能首先在类囊体膜上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然后在叶绿体基质中再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D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反应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A间期、末期 B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 D前期、后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使 DNA数目加倍,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一分为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
7、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为 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间期, 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染色单体出现,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和两个 DNA分子,但是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消失为 0,因此肯定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的数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的数
8、量变化,本题要以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作为突破口,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a、 b、 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 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 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图 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 c细胞中含有 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a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图 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图 c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故本题答案:选 D。 考
9、点:细胞分裂 点评:本题通过图解考查了无丝分裂和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属于对识记、识记层次的考查。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AB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C错误。植
10、物细胞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 保持着全能性, D正确。 考点:细胞分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的特点、发生的时间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增殖、分化、坏死、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A错误;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
11、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 B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降低,物质运输功能减弱, C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D正确。 考点:细胞分化、衰老、凋亡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图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如果是伴性遗传,应该表现为女患父必患,而父亲没有患病,故不可能; 图也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如果是伴性遗传,则男性患者的母亲为携带者,可能; 图母亲患病儿子肯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肯定正常,符合
12、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可能; 图中,母亲是完全正常的,子女全部正常,可能。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通过遗传图谱考查了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和判断方法,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小麦高秆 (H)对矮秆 (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秆小麦 ,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株矮秆小麦 ,这两株小麦杂交 ,在 F1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A 75% B 50% C 25% D 12.5%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株高秆小麦的亲本中都有一株矮秆小麦,说明这两株高杆小麦为杂合子,用 Hh表示,这两株小麦杂交 ,在 F1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4HH+1/4hh,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基因的
13、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A随 pH从 5升高到 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 pH从 5升高到 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 0 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 pH为 7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可看出, pH=6时酶活性最高, pH=7时次之, pH=5时最低,说明随 pH从 5升高到 7的过程中,酶的活性是先上升后降低。但三条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都相同,说明随 pH从 5升高到 7,酶的最适温度均为 A。 考点:酶需要温和的条件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温度和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属于对识图、理解层
14、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 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内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类特殊有机物,酶都是蛋白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人体中也可在人体外起作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主要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转运,而细胞内蛋白或结构蛋白不需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酶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
15、次的考查。 人在发高烧时曾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A消化道内食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内酶适宜的温度为 37OC左右,在温度降低或升高的过程中活性都有所降低,因此人在发高烧时,酶的活性减弱,使消化和代谢过程都有所降低。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酶需要适宜的温度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蓝藻、病毒、酵母菌都含有的是 细胞壁 细胞膜 DNA 核糖体 核酸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并且核酸是 DNA或者RNA;蓝藻属于原核生
16、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 DNA和 RNA。因此它们共同具有是核酸,故答案:选 D。 考点:生物界的统一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共同点,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由 C、 H、 O、 N 元素组成 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核酸由 C、 H、 O、 N、 P元素组成的;病毒就是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故本题选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考点:核酸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7、等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现有氨基酸 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 810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 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和氨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 798和 2 B 798和 12 C 799和 1 D 799和 11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型是蛋白质相关计算中最基本的题型,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通式及氨基酸的 缩合反应过程,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 氨基酸的个数 - 肽链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肽键数 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 (-COOH) 据此规律可知:肽键数 = 脱去的水分子数 = 8002 , 2条多肽链至少有 2+10个氨基。 考点:蛋白质形
18、成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缩合反应过程中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形成的肽键个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数、羧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属于基础题。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 ATP、 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由水可以运输养料和废物, A正确;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的元素组成只有 C、 H、 O,合成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与无机盐无关, B错误;细胞液中无机盐浓度大,细胞会吸水,否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漳州市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理科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