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燃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回答题。 【小题 1】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 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 B属可再生能源 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 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比重超过石油 【小题 2】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 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
2、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是石油, A错误;天然气属于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错误。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其次是石油,故D项错误;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发利用的天然气比重在不断上升, C项正确。 【小题 2】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属于冷锋活动形成寒潮天气;冷锋形成的雨雪、冰冻天气是由于暖气团被迫抬升而形成的, A错误。寒潮来临,使取暖用能增长,故 B项正确;天然气的运输以管道运输为主,
3、故 C项错误;强冷空气南下而导致寒潮,故 D项因果关系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问题和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并能结合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从选项内容的合理性分布。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 (距地面高度 ),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 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小题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
4、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分析,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纬度高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 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 30N 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小题 2】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 3年中最强的 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5、。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是 2010年四川地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准确的读图和推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的主要城市分布和影响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比较分析即可判断。 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月 1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天。图 3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5月和 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 6月和 lO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 7月和 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 9月和 1O 月主要受反
6、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小题 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通常在 3-5 月份在南方登陆, 6 月份到达长江流域, 7-8 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 9 月份南退, 1 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 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 天,10 月初结束。期间 7-8 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6-10 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 【小题 2】要设计合理线路必须
7、具有空间分析功能,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和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和对长江流域天气的主要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 “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从而结合实例分析判断。 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 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小题 2】自 2009年冬至 2010年 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
8、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小题 3】 2010年 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中亚地区,地处内陆,且周围山岭环绕,其主要的水汽来自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 【小题 2】结合题干信息,该地区与 2010年 5月出现了洪水灾害,故判断可能是由于 5月大量的冰川融水而导致的,故推断此前该地区应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而形成了该地区较常见更多的积雪量。 【小
9、题 3】材料信息 “2010年 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 ”,而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一般都会带来降水天气,而只有反气旋过境则天气晴朗。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自然灾害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利用 图示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经纬度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常见天气系统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特征等基本内容分析即可。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判断题。 【小题 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小题 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小题 3】 省区地
10、与 省区地相比,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且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故判断可能为洪涝灾害。 【小题 2】注意 “快速有效 ”的基本要求;结合上题结论,对洪涝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小题 3】图示 表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而 表示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且受盆地地形影响,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贫乏
11、的地区,故选 C项。 考点:本 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差异,并能结合自然灾害的基本治理措施和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基本内容分析即可。 读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题。 材料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 2005年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 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 50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小题 1】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B纬度
12、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相同 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小题 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冬季该地区受偏北风影响,由于烟台、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北侧,为偏北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其成因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的降雪多属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形成。 【小题 2】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由于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考
13、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并掌握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气候特征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即可判断。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右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小题 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
14、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 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小题 3】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结合图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滑坡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 【小题 2】由图可知,堰塞湖的形成淹没了村镇,因此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15、【小题 3】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危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本题以材料、地图和自然灾害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从材料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治理等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2009年第 8号台风 “莫拉克 ”8 月 9日 16时 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受其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诱发多起地质灾害。回答题 【小题 1】受 “莫拉克 ”的影响,下列省区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 是 A江西、陕西 B福建、湖南 C广西、内蒙古 D云南、
16、西藏 【小题 2】台风 “莫拉克 ”在福建登陆时,受其影响浙江省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台风在福建登陆,可能影响地区主要位于福建周边地区,而陕西、内蒙古和西藏等都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离台风的中心距离远,故基本没有影响。 【小题 2】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且台风在福建登陆,浙江位于台风中心的北部,根据北半球气旋中心附近四周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图可判断,其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故不可能为西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的省区分布位置和台风周围的
17、风向的准确画图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可能结合台风的主要危害等内容设计试题。 下图为 “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小题 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 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小题 3】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冬季有凌讯现象 B该流域自然带呈现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18、C该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在乙处修建水库,水库能条件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并使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故可能导致河口地区因泥沙来源减少,而使沿海滩涂的增速减慢。 【小题 2】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中间地势较两边高,故判断地形为山岭;但 处为背斜,形成的地形不属于谷地, A项错误;结合“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的原理, 处地下可能找到水,而不是石油, B 项错误;图示的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地质基础应较为稳定, C项错误;结合图示从甲到乙的岩层分布,岩层
19、分布由上到下,故岩层年龄越来越老, D项正确。 【小题 3】凌汛的形成条件: 河流有冰期, 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不符合凌汛形成条件, A项错误;图示植被带的变化主要呈现从山麓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山顶逐渐出现针叶林、高山草原、草甸的变化,应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项错误;根据该地区山麓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判断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故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项正确 。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
20、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判断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但基础性较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掌握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对地质实践的影响; 掌握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 利用自然植被的变化规律判断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能利用海陆位置和自然植被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种天气系统出现频率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该区域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热带高压 D暖锋锋面 【小题 2】与该天气系统伴生的自然现象是 A锋面雨 B伏旱 C风暴潮 D大雾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1、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低纬的太平洋海区,且中心气温在 26C以上,故判断为热带气旋。 【小题 2】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可能形成台风,而导致风暴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下图 “自然灾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汶川地震给汶川带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是因为汶川人口密度更大 B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因为沿海地区防抗灾
22、能力强 C印度洋海啸伤亡人数巨大是因为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大且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D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汶川地震给汶川带 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主要是由于汶川位于震中,而成都离震中较远, A错误;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由于震中距较远, 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较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图示的关联性,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具体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把图示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分析。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晋江市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