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 10月学情调查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发生在 ( )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细胞质基因 细胞核基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德尔的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实质是在 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所以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具有染色体的真核生物才能发生孟 德尔遗传定律。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选 C。 考点:生物的遗传定律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定律的理解,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 根据孟德尔关于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豆荚的颜色和是否饱满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和 a、 B和 b控制 ): P 黄色不饱满豆荚 绿色饱满豆荚 F1 绿色饱满豆荚 F2 黄色不饱满豆荚 黄色饱满豆荚 绿色不饱满豆荚 绿色饱满豆荚 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实验中,显性性状是绿
3、色饱满豆荚 B F2中黄色饱满豆荚的基因型是 aaBB或 aaBb C F2中黄色不饱满豆荚:黄色饱满豆荚:绿色不饱满豆荚:绿色饱满豆荚的比例是 9 3 3 1 D若只讨论豌豆豆荚的颜色, F2中绿色与黄色的比例是 3 1,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豆荚的颜色和是否饱满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1为绿色饱满豆荚,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绿色饱满豆荚是显性性状;基因型 BB和 Bb 的表现型都是饱满豆荚,所以 F2中黄色饱满豆荚的基因型有 aaBB或 aaBb两种;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所以只讨论豌豆豆荚的颜色时, F2中绿色与黄色的比例是 3
4、1,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 A、B、 D都正确。 F2中个体的表现型比应该是绿色饱满豆荚:绿色不饱满豆荚:黄色饱满豆荚:黄色不饱满豆荚 =9 3 3 1,故 C不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 Y染色体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 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雄性果蝇体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含 XY性染色体各一条。当进行细胞分
5、裂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到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中暂时含有 2条 Y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XY分离,得到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 X染色体,也可能含 Y染色体。所以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 Y染色体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故选 D。 考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
6、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核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质遗传物质几乎来自母方。故 A不正确。 考点: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下图字母中代表的时期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只有 A B.只有 A和 D C.A、 B和 D.B、 C和
7、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 A时期为刚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将联会形成四分体; B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此时已无同源染色体; C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 D时期表示受精卵生长发育,肯定含同源染色体。故选 B。 考点: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下图中图 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 细胞,图 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
8、母细胞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产生 1种两个精细胞。从图 2分析可知,只有 两图中的染色体基本相同,并且 图中表明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故选 B。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 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 BC 段一个细胞中
9、可能含有 0个或 1个 Y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DE段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D两图的 CD段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每条染色体中 DNA的含量在间期复制时加倍,到着丝粒分裂时恢复 。每个细胞的核 DNA含量在间期复制时加倍,到有丝分裂末期恢复。所以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 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故 A不正确。若图 1表示减数分裂,则 BC 段一个细胞中,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则细胞中可能含有 0个或 1个Y染色体。所以 B正确。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 1的 DE段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0、,图 2的已恢复原来的数目。故 C不正确。图 1的 CD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图 2的 CD段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故 D不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 数分裂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的变化规律。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 “假说 演译法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 “测交实验 ”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属于假说内容 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
11、 ”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 A 试题分析:孟德尔经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还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当时孟德尔只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所以在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定律的理解,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 F1黑斑蛇之间交配, 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 黑斑蛇的不同 D 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 F1黑斑
12、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知:将 F1黑斑蛇之间交配, 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说明黑斑是显性性状,黄斑是隐性性状。所以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故 A正确。蛇的黄斑为隐性性状,故 B不正确。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与亲代黑斑蛇 Aa 的相同,故 C不正确。 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AA和 Aa 两种,所以与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故 D不正确。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秃顶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子 B控制的,但只
13、在男性可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后来表现为秃顶,其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 BB B Bb C bb D BX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知:人的秃顶只在男性可表现。因此,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性结婚,生了一个后来表现为秃顶的男孩。说明男孩含有 B基因,而其父 bb是非秃顶,因此 B基因肯定来自 母亲。又母亲的父亲也是非秃顶,所以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Bb。故选 B。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
14、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 A)对粘皮( a)为显性,离核( B)对粘核( 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 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 aabb B.aaBB、 AAbb C.aaBB、 Aabb D.aaBb、 Aabb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知:甲的基因组成有 aaB ;乙的基因组成有 A bb。由于它们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 4种表现型,因此可推测出它们都不可能是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只能是 aaBb和 Aabb,故选 D。
1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 F1, F1自交 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 9 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 3 1,非甜与甜比例 3 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 黄色非甜 红色非甜 黄色甜为 9 3 3 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 1 1,甜与非甜比例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 F1,其基因型为 AaBb。所以 F1自
16、交后代中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 =9 3 3 1,故 A正确。如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 B正确。如果 F1测交,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 =1: 1:1: 1,故 C不正确。如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测交结果为 1: 1,故 D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克隆羊 “多莉 ”的诞生,轰动全球,若它是用 A羊(基因型 BbDd)的乳腺细胞核注入到 B羊(基因型 BBDD)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一个 “杂合 ”细胞,再将此细
17、胞置入 C羊(基因型为 bbdd)子宫内孕育,最终由 C羊产下的一头小羊。问 “多莉 ”的基因型是( ) A BBDD B BbDd C bbdd D多种可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和提供细胞核的动物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可能发生突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多莉 ”的基因型是指核基因型,它来自 A羊的乳腺细胞核,所以 “多莉 ”的基因型与 A羊的相同,故选 B。 考点:生物的遗传 点评:本题难 度一般,要求学
18、生理解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某生物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四种配子,即 Ab:aB:AB:ab=4:4:1:1,此生物自交得的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个体的出现几率是( ) A 16/100 B 34/100 C 4/16 D 17/10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知:由于生物体产生的配子比例不等,为Ab:aB:AB:ab=4:4:1:1,所以生物自交时,这些配子自由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 AaBb个体是由 AB和 ab或 Ab 和 aB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它出现的几率是( 1/101/10+4/104/10) 2=34/100。故选 B。 考点:
1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1 1 1 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1 1 1 C丁植株自交后 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2 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 A与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植株杂交属于测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1 1 1 1。故 A 正确。甲、丙
20、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AaBb、 Aabb,比例是 1 1 1 1,故 B正确。由于丁植株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所以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AAbb 2Aabb 1aabb。故 A、B、 C都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 A与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分离是不正确的。故选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和 a, B和
21、b)所控制;显性基因 A和 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 A 3种 3 1 B 3种 1 2 1 C 9种 9 3 3 1 D 9种 1 4 6 4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类的皮肤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和 a, B和 b)所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显性基因 A和 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所以属于数量遗传。由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推测:黑白中
22、间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的后代中,含 4个显性基因的有 1AABB;含 3个显性基因的有 2AaBB、 2AABb;含 2个显性基因的有 4AaBb、 1AAbb、1aaBB;含 1个显性基因的有 2Aabb、 2aaBb;不含显性基因的有 1aabb;所以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为 9种,表现型种类为 5种;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1 4 6 4 1。故选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 F1全为黑颖, F1自交产
23、生的 F2中,黑颖 黄颖 白颖 12 3 1。已知黑颖 (基因 B)和黄颖 (基因 Y)为显性,只要基因 B存在,植株 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 A.bbYYBByy B.BBYYbbyy C.bbYyBbyy D.BbYybbyy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 F1自交产生的 F2中,黑颖 黄颖 白颖 12 3 1,可推测出 F1的基因型是 BbYy。又因为只要基因 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所以亲本中纯种黄颖的基因型为 bbYY,亲本中纯种黑颖的基因型为 BByy,只有这样才能得到 BbYy的 F1个体。故选
24、A。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番茄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把黄果植株花粉授到红果植株 (Mm)的柱头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及胚的基因型是 ( ) A全部红色, Mm B红 黄 1 1, Mm或 mm C全部红黄色, Mm D全部红色, Mm或 mm 答案: D 试题分析: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来,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把黄果植株花粉授到红果植株 (Mm)的柱头上,说明母本的是红果植株 (Mm),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分别含 M和 m,而黄果植株的花粉只有一种即 m。所以所结果实的颜色及胚的基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临沭 中高 10 情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