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省山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山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陕西省山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2012学年陕西省山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 132129万人,出生率为 12.10 ,死亡率为 6.93 。其中 65周岁及以上为 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8.1%。回答 1题。 由材料可知,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D 该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4 25题。 【小题 1】图中 E工业区与 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通达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
2、低廉 D工人素质高 【小题 2】随着城市发展, Y住宅区较 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该图是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 18 20题。 【小题 1】 R1 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较低 D服务设施差 【小题 2】 R3 区域主要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小题 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
3、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B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下列属于逆城市化原因的是: ( ) 市区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大城市环境改善 乡村环境优美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 B C D 答案: C 图为 “某地城市化过程示意图 ”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 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 答
4、案: D 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 9 10题。 【小题 1】四国中人口再生产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 B C D 【小题 2】符合 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龄化人口比重小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答案: A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C 该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
5、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第 6题。 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答案: B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的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绿地面积 答案: B 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 省会 地级市 县和县级市,回答 3 4题。 【小题 1】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 B D 【小题 2】三类城市中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 B C D 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陕西省 大学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