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9月 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材料反映的是君子的形象,分析选项, C项的含义与此理念相吻合。故应选 C。 考
2、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的思想 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只是宗教内部的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和上帝,故 A、 C 项错误;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故 B项错误。故应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文
3、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 A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C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 。材料 “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体现的是 “人民主权 ”与 “社会契约 ”。故应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在一本著作中写道: “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而且既然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
4、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这本著作是 A哲学通信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材料 “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 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他的同样的权利 ”体现的正是社会契约的思想。故应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启蒙运动 卢梭的思想 马克 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法国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 14、 1
5、 5世纪时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人人平等 B追 求政治民主 C鼓吹人性解放 D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依据所学可知,材料 “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指的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最大的不同点是提出了政治民主、平等及国家政体、法制等主张,勾画了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A、 C、 D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故应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的特点 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
6、、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伏尔泰说: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 ”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B都提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思想。依据所学可知,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不可能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故排除 A; B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也应排除; D项不符合古罗马的情况。材料 “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 ”体现了对人
7、及人权的重视。故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罗马的思想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 “司南 ”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B “蔡侯纸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 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始于宋朝,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依据所学可知,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中国古代最早的纸是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 “司南 ”最早出
8、现于战国时代;雕版印刷术在北宋时达到高峰,活字印刷术出现后依然使用。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 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表明他强 调书法创作应该 ( ) A效法道家 B形神兼备 C有意无法 D超越古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题干材料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 A、 B、 D均不合题意。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
9、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特点 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 “绘画在 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 绘画的面貌 ”。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它们之间 “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 绘画的面貌 ”。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 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绘画的发展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
10、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 “喜闻乐见 ”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 “指南 ”等,这表明 (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从材料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 “喜闻乐见 ”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 “指南 ”等 ”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的对文化的统治是否减弱的问题,故 A、 D项排除; C项与题意不符,故应选 B。
11、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依据所学可知,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如话本、风俗画、小说等的发展;而高雅文化,如文人画与傩戏也呈现繁荣的景象。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 发展 古代的绘画 明朝后期的 “
12、三言两拍 ”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 ”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多篇。 “二拍 ”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 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繁荣景象。这说明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13、学艺术 辉煌灿烂的文学 明清时小说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普罗泰戈拉 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 C伏尔泰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 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 A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B 是莎士比亚的主张; C 是卢梭的主张; D 是康德的主张,联线正确,所以应选择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康德的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
14、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 ”,蔑视 “神 ”,提倡 “人权 ”,否定 “神权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资产阶级强调 “人性至上 ”,反对信仰上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依据所学可知,意大利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引起了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有为自己服务的思想文化,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即文艺复兴运动。故应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5、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 “王道既微,诸侯 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材料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体现的是 “百家争鸣 ”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即 “礼崩乐坏 ”出现思想观念多元的现象。故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
16、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背景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主张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提出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种思想有利于神
17、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故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的新儒学 汉书 地理志下: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 11 人, 12 人次,人数 占 52 38%。这说明 (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自汉武帝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官方所推崇,学习儒学成为挤身官僚队伍的主要途径。而儒学的发源地在山东的鲁国,故出现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故应选 D。
18、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影响 黄斡 (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 “先生 ”可能是 (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可知,儒学在宋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而朱熹是集大成者。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使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
19、了历史的高峰,朱熹的 贡献做大。故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的贡献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程朱理学。材料反映的是要对 “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 ”深刻理会,认真研究,方可获得 “真理 ”这正符合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 “格物致知 ”观点。 B陆九渊的观点; C、 D项是王阳明的观点。故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0、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一位大学者的诗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生意 ”的根源,也就是 “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 )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材料 “急穿芒履去登临 ”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 “造化心 ”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故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
21、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这表明他 (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材料主要体现了对 “理学 ”的批评,面临时局严重,强调了 “实学 ”强国, “空谈 ”误国。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黄宗羲说: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 ) A反对纲常名教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限制君主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西 南昌市 第二 中学 上期 第一次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