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10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10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10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 10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渴望征服自然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2、 ”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立行走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 A, AB 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他以神一般的力量, 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 朗克 答案: B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 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材料符合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理论 万有引力的观点,ACD不符合事实,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
3、科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答案: A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取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向西方学习,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其中魏源著有海国图志。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孔子改制考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
4、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故应选择 C。 AB与西方没有丝毫联系,故可以排除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是遭批判的对象 ,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变法 孔子改制考 下列两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直接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 B 试题 ;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说明,旧文化的三从四德靠不住,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科学),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上面的内容和新文化运动有关, ACD都是新文化
5、运动的重要领导人物,排除。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因此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影响 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北伐等需要 了解。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理论,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
6、范。因此 B错误,故选 B。说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都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义 读下图,为使 “星星之火 ”发展为 “燎原之势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 A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 道路理论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迅速,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因此选择 B。
7、 ACD不是这一时期的理论,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重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80年代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当
8、今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邓小平的这一观点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世界战争与国内问题作出的科学判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 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的关于国际局势的论断,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选 C。 A、 B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仍然处于两极格局状态;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 D项与史实相悖。 考点:当代世界的多极化化趋势 当今国际局势 和平与发展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 “大家欢迎我是
9、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成就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所阐述的主旨。人们欢迎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是因为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甚至与常理有着尖锐的冲突。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并为实验所证明。所以此题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相对论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 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
10、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 C 试题: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 “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雅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根据题意应该选择 C。 考点 :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书画艺术 文人画 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
11、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文体特征可以知道 是隶书,在 小篆之后出现, 是甲骨文,在商朝出现 出现最晚,因此选择 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汉字 演变规律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西方海 外殖民的助跑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史实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排除 ,
12、因此选择 A.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关键信息: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题干儒家强调的是统治理念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故 B项正确; A项是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C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无从体现;题干没有强调礼、义和信的先后重要性,故 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与儒家思想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
13、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及其理解,如 “战国时期 ”、 “注重实践 ”(因时而变)、“贵族的存在不合时宜 ”(法不阿贵)、 “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即可判断是指法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法家思想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
14、伦理抵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 “父子之亲 ”、 “君臣之义 ”、 “夫妇之和 ”、“朋友之信 ”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 “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苏 南京市 金陵 中学 河西 分校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