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庄子 天下篇记载: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非乐 ”、 “节用 ”、 “泛爱兼利而非斗 ”,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墨家学派主张的非乐、节用、兼爱、互利的主张。故选 C。老子主张无为,追求精神自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墨家思想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下列
2、言论与此思想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带来坏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 “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思想 ”,而题干中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即崇尚知识与认识自己,而 A属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的思想, B属于孔子的思想, C是文艺复兴时期彼得拉克的思想主张, D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 拉莫特 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 “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
3、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倡导 “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孔子仁的思想,以及以德治民等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据此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4、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 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 )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根据材料可知,人们仍然听从教会的安排,没有反对天主教会,因此排除 CD。 “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符合人文主义的特点。因此选择 B.古希腊没有教会, A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人
5、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 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这说明他 ( ) 反对信仰基督教 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追求现世的幸福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人文主义之父 ”。他的观点 “我不想变成上帝 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正确
6、;彼得拉克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错; 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他正在喝的美酒 ,就连耶稣都可以喝 ”,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 “献上一大块 肥膏 ,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 A提出以 “人的学问 ”代替 “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 “灵魂获救 ”的骗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的是彼特拉克; B不对,是启蒙运
7、动时期的思潮,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D 不对,题干没有涉及 “灵魂获救 ”的骗局;根据题干,财主原本被宗教裁判所判处 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通过贿赂得以释放,说明是讽刺教会的腐败, C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 他想强调的是 ( )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8、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解读史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强调了 “人人皆僧侣 ”的原则,认为由信仰的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否认高居凡人之上的僧侣阶层。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 “充满思考与批判 ”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 ) A 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 1
9、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C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 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群体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以及设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的,这符合启蒙思想。故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 ,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 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 ) A权利法案 B论
10、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 ”说明要防止专制独裁,制约权力。 A是在 1689年颁布,这是在 17世纪,时间不符; D是在 19世纪,而且是介绍生物进化论,与题干不符; B C是在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但 C侧重于强调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主张主权在民, B是强调三权分立,防止权力集中,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 A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11、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因此选择 C。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 ”材料中的 “他 ”应该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 ”可以知道这是指
12、的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他道出了理性的真谛,故选 D。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的思想四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不符合启蒙运动的思想。 C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 运动 康德。 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 )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
13、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强调主权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本人行驶主权,可以得出其强调的应为直接民主,所以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的启蒙 卢梭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普罗塔哥拉 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 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的主张不是普罗塔格拉的,而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 A; B中的主张是莎士比亚的,而不是薄伽丘的,排除
14、 B; C中的主张是卢梭的,而不是伏尔泰的,排除 C;只有 D的主张与人物一致,所以选择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康德。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 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 A 试题:此题考查的是对欧洲近代思想解放以及科技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表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和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
15、影响故应该排除 B和 C项;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故也应排除 D项;近代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束缚,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 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16、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答案: A 试题: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继承了周礼文化,开创了儒家学说。西汉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观点改造发展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新儒学,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宋明理学在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合理成分之后形成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秩序,对后世封建国家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 A.BC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7、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 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甲项中的信息 “亲 天下人之父
18、 ”“视天下为一家 ”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 “致良知 ”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 “天下为主,君为客 ”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 “邪辟之说灭息 统纪可一 ”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 “保天下 匹夫 有责 ”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观点。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荀子 大略有这样的记载: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
19、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这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 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材料大意是: “上天养育百姓,不是为了让他们给国君纳税的;上天确立国君,是为了百姓生计的。所以古代裂土封疆,不是为了让诸侯显贵;建立管制,授予官职,给予不同的爵位和俸禄,不是为了尊重大夫。 ”因此选择 B. 考点: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 “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
20、 A老庄道家的 “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 “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 “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 “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一种绝对自由。故选 A。BCD和 “精神自由 ”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史学家徐中约说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 ”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 ) 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B
21、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C出现了 “诸子百家 ”局面 D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各家学派建树很多。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选择 D。 B是时代背景, C是思想活跃的表现, A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影响 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 “儒者气象 ”是因为 (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22、 “五经 ”的流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C, A B D三项与上述现象并未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汉书 董仲舒传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等记载,由此可 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 “春秋大一统 ” B糅
23、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 “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在汉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据材料可知: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 B; A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C在隋唐时期; D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山西 吕梁 学院附中 上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