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 4 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 3 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 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 1 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等级制度。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是 “西周时期 ”,其中 “天子 ”、 “侯伯 ”、 “子男 ”都
2、属于爵号,并且题干中说明了各种等级所具有的城市范围,这些都体现了等级的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飘 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挺进大别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寻民主 ”、 “都建金陵废帝王 ”判断; “都建金陵 ”是建都南京,“废帝王 ”是末代皇帝退位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史实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
3、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 B是在租界里的状况; C的依据是南京条约; A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D的依据是马关条约,所以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辛丑条约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
4、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 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近代,一方面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奋起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终于取得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中国人的探索 南京条约中的 “五口 ”,是英国人基于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
6、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南京条约 孙中山曾说: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在哪部文献中成为法律依据? A同盟会政治纲领 B民报发刊词 C 1954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其他三个法律均不具有此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
7、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 “辛亥革命 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悟,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
8、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 “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天津地方史考查近代的租界以及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题目中的 “租界 ”、 “地方当局 ”和 “本质上反映 ”等信息反映的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型特征,所以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影响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
9、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 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 ”“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 ”等,说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导致清政府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他们疯狂敛财等,这当然给中央集权制
10、度带来了巨大冲击。结合选项,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符合题意; BCD三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的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
11、信息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即可选出 B项。当时的民族工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故排除 A项;题目中未涉及对三民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评价,故排除 C、 D两项。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
12、入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纪录片复兴之路说到: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 “国耻 ”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 “20世纪 ”和 “在 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
13、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 “在 20世纪的第一年 ”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了中国近代各个阶级的救亡运动,并非文学夸张。洪秀全建立的 天平天国要把小农经济固定化,不符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四者斗争的对象不一致,洪秀全
14、反清,而林则徐则是维护清朝统治。因此 ACD均错误。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反清革命;康有为引进西方制度维新变法;孙中山直接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颁布临时约法,因此,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 太平天国 “朝廷 ”诗: “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A冲击了旧纲常名教 B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C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D滋生了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表明太平天国领
15、导人仍然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局限性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 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要求回答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不是内因,所以排除 C项。 B项与材料内容与史实都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所以 D项不正确。鸦片战
16、争前中国的阶级矛盾本来就很激化,鸦片战争战败后的赔款与开放通商口岸还有协定关税等条约内容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故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 1832年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他们追求政治的权力,这与 1832年议会改革相符,故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
17、的确立与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明确题意: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从而明确伏尔泰叙述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政体,为其奠定基础的是权利法案,所以选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权 利法案 歌曲可以反映国人的情结。成龙和刘媛媛合唱的国家有这样一句歌词:
18、“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反映了 “国与家 ”血脉相连的情结。中国人有 “家国一体政治观念 ”是由于 A皇帝制度的影响 B宗法制度的影响 C郡县制度的影响 D分封制度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都说国很大 , 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 , 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 ”得知 “家国一体 ”的概念是源于分封制与宗法制。选项中只有 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钱穆曾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 “在 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19、 ”。请在 “ ”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A “中朝 ”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内阁制和军机处、中朝制度都在于加强君主的权力,三省六部制主观上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但在客观上能对君主权力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制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 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 “政府的真正领袖 ”是因为(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
20、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皇帝成为 “政府的真正领袖 ”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案:选 C项, A B D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废丞相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 “重文轻武 ”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 A。导致了 “重文轻
21、武 ”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 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 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 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C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D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
22、。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 管理中 山河形便 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元行省制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山西 吕梁 学院附中 上期 第三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