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 “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 “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以满足君主 “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柳宗元的叙述 “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 “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 “天下之公 ”可见他肯定
2、的是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所以 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说法与材料不符;黄宗羲批评皇帝是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以满足君主 “一己之私 ”是看到了专制的弊端,两人的看法均有合理的一面并非完全矛盾。因此 项错误,故此题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二战期间 ,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 , 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 批准而能采取行动 , 而你不必为 所困扰。而另一方面 , 我从不为 所困扰 , 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 ”题中的 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A 国会 内阁 议会 B 最高法院 参议院 下议院 C
3、内阁 国会 下议院 D 国会 最高法院 内阁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所以人们才关心美国总统是否不经议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美国的内阁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所以罗斯福不必为内阁所困扰;丘吉尔的话并不涉及具体的政治设计,在英国,因为内阁和议会多数党是一致的,所以 “从不为议会所困扰 ”。综上所述,故此题应选 A项。 BCD项均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特点。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 ”并认为: “
4、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句: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故选 A。 A项错误,美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B项错误,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意味着抛弃了君主制 ; C项错误,并非 “宪法方面的胜利 ”,皇帝专权。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 ”(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可以看出,罗马法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故选 A。 B项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C项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这一说法错误,其标志应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D项利于
6、稳定罗马帝国秩序,与材料的侧重点不一致。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谈论的主题是和平统一台湾。对这一谈话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A会用到 “一国两制 ”的概念 B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 C台湾实行与大陆不同的 制度 D在国际上台湾和大陆都代表中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把握 “一国两制 ”的形成过程,二是对台湾问题的理解不到位。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已经提出 “一国两制 ”的概念,故 A项正确。 B、 C两项指出了 “一国两制 ”下台湾的地位,也是正确的。而 “一国两制 ”的前提是一个
7、中国的原则。故答案:为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0年 7月 7日,抗战大 画浩气长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 (下图 ), 93岁的台湾原 “行政院长 ”郝柏村致辞说: “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 ”这里的 “站起来 ”的含义是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启了扭转任人宰割的衰
8、败局面的道路,最终取得了全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故选 B。 A项错误,抗战爆发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不再受列强的侵略; C项错误,抗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解放战争; 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的影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 1935年 2月写下的忆秦娥 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 “从头越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4年 10月,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 利后,红军被迫战
9、略转移;1935年初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 “左 ”倾错误的统治。因此实现了 “从头越 ”,故选 C。 AB项错误,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 1927年左右; D项错误,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遵义会议。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 “每年纳银 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均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
10、的分配原则,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能体现近代经济制度; C反映了太平天国等级森严,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D说的是保险制度,属于近代经济制度的范畴。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年 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阜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年 导致义
11、和团运动爆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 A项错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的,故 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而不是其影响,故 D项错误。圆明园大劫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宗时 清康熙时 全国人口 (丁 ) 5959万 5238万 5816万 2459万 官员 7500人 13465人 22
12、500人 27000人 官民之比 1 7945 1 3927 1 2613 1 911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官民比例中可以看出官员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说明国家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官员,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故选 D, A、 C材料无从体现, B项说法错误,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行政成本的变化。 “史实 ”“史论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 “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
13、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 “史识 ”的是 A “三省 ”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给定的 “史实 ”“史论 ”“史识 ”可以判断出 A B两项是基本历史事实 ,即 “史实 ”,C项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
14、属于 “史论 ”,D项站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运行的高度对唐代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得出的科学结论 ,所以属于 “史识 ”,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侍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中作者的意图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可见,他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主张废除三省制,联系史实可知三省制属于中央官制, A项说在地方设行中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重庆 杨家坪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