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误,因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所以因果关系弄错了; C行省制度不是满洲族的政治创新,是元朝蒙古族统治者的创新; D 中的三省六部
2、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所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排除掉 BCD,选择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董仲舒提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 “天人感应 ”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此天意也 ”可知这是在讲是 “天为之立王以善之 ”,所以体现的是君主是受命于上天的,因而选择 C;材料没有提到儒学问题,也没有提到天人感应和文化教育的问题,所以 ABD均是错误的,需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3、变 汉代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 ,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宗羲的主张有: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主张以天下之法代替皇帝的一家之法,提出 .工商皆本等,根据这些思想主张可以看出 ;但是黄宗羲的主张尽管矛头指向了君主制度,但还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所以不能说具有了近代
4、民主启蒙色彩。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 所以讽刺小说从 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 “ ”最有可能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所以选择 C;其他几个作品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
5、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 “思想巨人 ”有可能是 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格中的 “西方进化论 ”和 “变法 ”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巨人指严复,选项中的 ACD均不是主张变法的人物,而且也没有提出过进化论的知识,故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严复。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井冈山时期 B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为
6、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毛泽东思想开始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年,当时中共所在地是在延安,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后期,所以选择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塔哥拉 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 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的主张不是普罗塔格拉的,
7、而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 A; B中的主张是莎士比亚的,而不是薄伽丘的,排除 B; C中的主张是卢梭的,而不是伏尔泰的,排除 C;只有 D的主张与人物一致,所以选择 D。 考 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康德。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间喜剧是法国 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
8、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特有的具体性和逼真性;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 叶菲莫维奇 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所以上述作品的共性都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故选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 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设鸿 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 提出 “示存异方之教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题属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材料反
9、映了唐太宗对各个民族平等的态度,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同等对待的史实,符合唐太宗的主张,所以选 A。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唐太宗。 一位传记作者写道: “他写了大量的著作。由于这个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我想应当把它们列成一表。 ”随之,一份涉及数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等的多领域书目清单诞生了。 “他 ”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B 试题分析: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
10、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所以材料所述的就是亚里士多德。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 亚里士多德。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因为孙中山没有发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在国外; B错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错误,孙中山于 1925年 3月 12日辞世,北伐战争发生于 1926年 7月,当时
11、孙中山已经去世;所以只有 C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国际联盟盟约宣告: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 以上内容主要体现国际联盟的 A “维护和平 ”原则 B “集体安全 ”原则 C “委任统治 ”原则 D “公正民主 ”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国际联盟的原则,关键需要结合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去选择,切忌死记硬背。材料中的 “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 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 “和平 ”、 “战争或战争之威胁 ”明显体现的是集体安全原则
12、。 考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1936年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 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德国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B为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作了准备 C德国以此为幌子建立三国轴心同盟 D德国企图迷惑 “凡尔赛诸国 ”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5年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以上史实是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标志,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1936年,所以 B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说的反
13、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恰恰是德国为发动战争迷惑其他国家的一个障眼法,所以 ACD与之相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次局部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最初的隐患 B阿拉伯国家遭受领土和人员重大损失 C “石油 武器 ”运用,引发西方世界经济危机 D美苏开始 “填补真空 ”,走上中东角逐前台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图所指是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
14、界的力量,所以选择D。 考点: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 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 ”可知 A正确;由 “短时期
15、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 ”、 “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可知 C 正确;由 “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 ”可知 D正确,所以排除掉 ACD。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趋势。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要说明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两者作为创举的根本相同点,两者本质上都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6、,所以 C符合题意。 A不符合新经济政策, B不合史实, D不合题意,所以排除 AB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有人认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以下对 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 “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A 30年代 国家大 规模干预经济 B 50年代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70年代 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D 90年代 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了美国在 20世纪不同阶
17、段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果基础知识掌握较熟练的话,能够很顺利的知道 A、 B、 D三项都符合史实,而 7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和滞胀阶段,什么措施都没有摆脱滞涨,所以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但是没有效果,所以不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危机和滞涨。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 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太祖 ”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史学常识,关键靠平时积累
18、。梭伦改革发生在公元前 594 年,是公元前六世纪初期(公元前的时间是从大数往小数过的);中华民族抗战胜利是在 1945年,按民国纪年应该是民国 34年( 1912年为民国元年),故选 C。 考点:史学常识 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由此推断,他的这课学习内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新中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课堂笔记中的 “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等信息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是在说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故选 B。
19、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 “五四运动 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 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一题关键是要审题,不要不看题就选,因为题目所给选项都是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说
20、法。但是关键的是作者说的这段话怎么来看待五四运动。从材料说的 “爱国热情 ”、 “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 ”可以看出是想从民族和思想的角度来评价,故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评价。 图 1和图 2是拍摄于 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 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片中的信息是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和会见田中角荣两件事,这两件事表明我国外交关系获得了巨大突破,因为中国建国以来一直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和隔阂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嘉兴市 高三上 学期 摸底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