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 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于是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富豪专营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春秋战国时期起,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故出现了炼铁行业的富豪且日渐增多。所以,本题应选 A 项;封建社会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 B、 C、 D 三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春秋时期至汉朝的冶铁业 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
2、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根据材料 “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
3、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针对美国枪支暴力案频发的现状, 2013年 12月 16日,奥巴马签署了 23项总统令,要求国会重新立法禁止攻击性武器销售,但却遭 “拥枪派 ”抵制,部分国会议员在媒体公开扬言弹劾总统。依据美国宪法,下列对此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有弹劾权的机构是众议院 B最高法院有权审查总统与国会立法行为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D体现了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比较简单。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总统由选举产生,但对宪法负责,故 D项说法有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
4、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 “法学家是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公开解释的人。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 从 ”。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B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C重视法律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地位高于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来看法学家的诞生是为了解决罗马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由此也可以得出罗马社会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
5、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 “官倒 ”、“倒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价格双轨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
6、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 “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 ”(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美关系。从材料中的 “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以及基辛格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判断,答案: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 1923年中共 “
7、三大 ”指出: “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中共已经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作用。材料中的时间是 1923年中共三大, 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D项错误的; A项是中共一大之后的中心工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三大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
8、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注意题目中的落脚点 “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 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答案:为 D。 A、 B、 C项都没有准确的反映题干的意思。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885年的上
9、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 “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 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 四、不准人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人内 ” 。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 A形成平等观念 B外争权益,内省公德 C树立规则意识 D口诛笔伐,愤懑宣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人们更多地是从民族尊严角度立言阐释,凸显的是华人外争权益的一面。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即对华人在公园摘花践草等不良行为的批评与反思,认为应加强文明教育、提升公德意识。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
10、俗的变化 明永乐九年( 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 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明朝的关于杂剧的禁令,一方面禁止扮演帝王将相,另一方面支持封建道德楷模,这些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
11、产生和发展 杂剧 下图是元朝的运河和海运图,元世祖时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同,开辟了从长江口的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的海运航线。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B促进大都的商业繁荣 C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元朝的对外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主要考查的是元朝水运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元代水运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
12、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 “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 选 D 项; A 项中 “遏止 ”、 B 项中 “严密 ”、 C 项中 “有效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的政治制度 综合题
13、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 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 “确信 ”,但又不能 “自封自囿 ”,而要 “以彼之长,补我之短 ”。同年 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 “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两者根本相违,绝无
14、折中之余地 ”。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 “存其一必废其一 ”。 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 主与贵族专制, “建立了民主的社会 ”, 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 “近世文明 ”;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7分) ( 2)依据上述
15、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8分) 答案: ( 1)杜:吸取西洋文明,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 4分) 陈:全盘否定我国传统 文化,而代之以西方文化。( 3分) ( 2)杜:认为西方文明的缺陷导致世界大战,反对盲目崇外;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 4分) 陈:封建伦理道德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与民主共和不相容;中国文化在当时落后于西方文化,无法融合。(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 “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 ”“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 “
16、确信 ”,但又不能 “自封自囿 ”,而要 “以彼之长,补我之短 ”可以概括出杜亚泉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 “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可以概括出陈独秀的主要观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 “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 ”、 “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 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 ”可以概括出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考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陈独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陕西省 咸阳市 模拟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