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后汉书记载: “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 ”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 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 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拜御史中丞 ”、 “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从题干中反映马严为御史中丞,负责奏章、监察等职责,故 A 项正确; B 项 “地方官员 ”说法错误,故 B项
2、错误; C项 “位例三公,位高权重 ”说法错误,故 C项错误; D项 “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说法错误,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 孔子主张 “仁 ”、 “克己复礼为仁 ”,西塞罗说: “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够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象神一样生活。 ”这说明两位先哲都 A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B要求制定完善法律 C追求社会民主平等 D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孔子的仁的思想与西塞罗的人文精神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故 A项正确; B项所述题干无法体现,故 B项错误; C项并不是两者的共性,孔子具有尊卑思想的,故 C项错
3、误; D项在材料均无涉及,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与早期儒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罗马法 西塞罗 1973年 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 “联合浮动 ”,这意味着 A固定汇率制度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 B “本金位制 ”垮台,最终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C西欧经济实力增强,开始与美国分庭抗礼 D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 “联合浮动 ”。题干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成员图与美元挂钩
4、、实行固定汇率的金融体系的逐渐崩溃,故 A正确; B项 “最终限制了汇率对国示收支 的调节作用 ”说法错误,也无从体现,故 B项错误; C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 C项错误; D项 “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把一项举措称为 “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这一举措 A表明美国开始放弃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向共产主义进行反击 B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经济体系 C最初也想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
5、查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关键信息:二战后、最慷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举措 ”是指马歇尔计划,故 C项正确; AB项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1949年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故 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在 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 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 “制衡的最大化 ” C用
6、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知识点。关键信息: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参议院的设置目的在于与众议院相互牵制,达到制衡,故 B 项正确; A 项 “削弱 ”说法错误,故 A项错误; C项 “取代 ”说法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故 C项错误;由 “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 ”可知, D项说法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无论实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这说明罗马法 A涵盖了现代
7、法制的基本内容 B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C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关键信息:无论实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罗马法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奠定了基础,故 B项正确; A项把罗马法与现代法等同,故 A项错误; 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C项错误; D项 “限于 ”说法是错误的,故 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那时候,人民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谁家的孩子上粮店买米,丢失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
8、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 罪 。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粮票取代钱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B粮票是人们进行购物的主要凭证 C粮食匮乏,必须凭票进行计划供应 D粮票被赋予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现代中国粮票的历史现象 ,由知可知是 “那时候 ”是指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故 C 项正确;粮食是在物质缺乏的背景对资源分配的计划、控制, A项 “取代钱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说法错误, B项 “购物的主要凭证 ”说法错误, D项 “政治色彩 ”无法体现,故 AB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现代中国粮票现象 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致蒋
9、委员长电中承诺: “中共中央一本过去主张,愿以至诚拥护我民族领袖,拥护三民主义。 ”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C开始转变对国民党的认识 D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关键信息:六中全会、愿以至诚拥护我民族领袖,拥护三民主义。A项 “放弃 ”说法错误, B项 “不再照搬 ”说法错误, C项 “开始转变 ”说法错误,故ABC错误;结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陈述: “
10、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 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下列各项与该思想家所属政治派别主张相符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则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C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D有民权之用,故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关键信息: “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该思想家不主张革命,而是改良。A项是中体西用的
11、思想,故 A项错误; B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C项是主张革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项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君主立宪制 明朝泰州学派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的认为: “百姓日用即道 ”, “愚公愚妇 ”都 “能知能行 ”,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人民性 B取孔孟之道,而舍宋明理学 C李贽将其发展为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D是对 “致良知 ”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关键信息:
12、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百姓日用即道 ”, “愚公愚妇 ”都 “能知能行 ”,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题干反映王艮认为日常生活即是理,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与李贽和王阳明的主张有相同点,故 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观点不符,故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学思想 李贽 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A娱乐场所 “瓦肆 ”和纸币 “交子 ”出现 B居
13、民 “坊里 ”制度和集中贸易的 “市 ”的制度的完善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城的发展切入考查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本题是抓住北宋至明清的时间信息与开放式的特点。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是因在宋代时期市坊界线的突破,故 C 项正确; 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 B项特点属于先秦到唐代时期,故 B项错误; D项规模扩大的特点不足论证题干观点,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时期市的发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
14、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 现代通信和 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 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 ,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
15、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 制造所谓的 “邻国的威胁 ”,把本国打扮成 “受害者 ”,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 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 20世纪 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 “一战 ”的特点。( 9分) (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6分) 答案: ( 1)原因:少数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转嫁经济危机等。( 6分,答出三点即可) 特点: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毁灭性大;时间长;不可控
16、性强。( 3分,任答三点即可) ( 2)关系: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条件;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影响战争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6分) 试题分析:( 1)关键信息: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 束战争的预想、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第一小问原因依据关键信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特点则应从战争的范围、破坏性、时间和军
17、事力量等方面分析归纳。 ( 2)以第一问的科技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和战争爆发对科技推动的作用的相互作用分析两种的关系,主要是围绕科技进步为战争爆发提供了条件及增强了战争的破坏性、影响进程,以及战争对科技发展客观上的推动作用。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战的原因与特点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抗日根据 地内建立政权的问题上,必须确定这种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 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 ,应该是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
18、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 在抗日统一战线政权中,对于共产党员以外的人员,应该不问他们有无党派关系及属于何种党派 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男女、信仰和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 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然后陈请国民政府加委。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解放区)建立了真正表达民意的人民代表机关 -边区参议会。它不仅是包括边区各党各派
19、和各阶级阶层全体人民的民意代表机关,也是边区人民管理自己事物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参议会对各级政府委员及行政首长有选举权和罢免权,对政府工作有审议、监督、弹劾与咨询之 权,在参议会召开期间,有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和通过有关法律、法令、条例、预算、决算,审查和通过有关提案的职权。 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 -无法告别的革命 ( 1)概括材料一中抗日根据地在民主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6分) ( 2)两则材料中民主措施有何重要作用?这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9分) 答案: ( 1)措施: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 “三三制 ”原则;政权产生实行选举政策;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施政方针以有利于抗日和改良工
20、农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答出 3点即可, 6分) ( 2)作用: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有利于解放战争的发展;为新中国政权建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6分) 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实行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分) 试题分析:( 1)关键信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应经过人民选举、应是民主集中制、 “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 ”依据关键信息,从政权力量分配、产生方式和组织形式及出发点等方面分析。 (
21、 2)材料一 的关键信息: “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 ”材料二的关键信息:解放区、边区参议会。第一小问的作用结合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两个时代背景分析政治近代化的意义;第二小问则应从阶级立场来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 、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新乡 许昌 平顶山 三市高三二调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