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为维护宗法分封制,西周制定了礼乐制度,对各级贵族享有的待遇有严格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说明按级别享有随葬用品,体现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 D。A 项错误,鼎的数量的多少并非经济实力高低的问题,而是地位的高低的问题;B
2、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西周时期鼎盛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 王阳明曾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 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 B良知就是人性 C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 D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主张,主张接触万事万物去认识理; 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但是材料并非强调的良知是什么,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 D项错误,心学的标准是通过内心认识理,达到圣
3、人的标准。故选 C,王守仁通过认识人心达到善的境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守仁的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 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 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 )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 “日不落 ”帝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随着殖民扩张和争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 “日不落 ”帝国,从而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故选 C。 A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
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在 19世纪中期; D项错误,工业革命是在 18世纪后期才开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 19世纪 40年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的影响。 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 “新政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提高就业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
5、本题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 “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 “以工代赈 ”的措施,即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选 B。 A、 C、 D 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 “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 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这一思想符合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6、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布哈林的言论 “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可以看出,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就是苏俄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故选 B。 AC 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D 项改革是在 20 世纪 50、60年代,主张改革斯大林体制,但是并未成功。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
7、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动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辛亥革命,希望以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挽救民族的危亡。故选 D。其他各项都是发生在 19世纪,与材料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8、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春秋笔法 ”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 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太平天国 ”是取自金田起义时的国号,而非作者的倾向性判断,因此 B项错误; C项甲午战争是以这场战争的时间作为名称的; D项是运动者组织的名称命名的,都不含作者的褒贬成分。选项 A中的 “鸦片战争 ”,把它作为一场战争的名称,就会很容易让人反对这样一场和鸦片这种毒品有关联的战争,实际上隐含着作
9、者的态度,符合材料 “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故应该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清朝后期,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海禁 B抑商、海禁 C重农、限制造船业发展技术 D税收沉重、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体现的是抑商禁海的政策。故选 B。 C项错误,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不是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体现不出; A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承德市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