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 ,观察图示信息 ,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 ,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雅典的民主政治权利属于雅典公民,奴隶、外邦人、儿童、妇女都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
2、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在强调讲救亡。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已经意识到祖国危亡,认清清政府所处的国际地位。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
3、于朝廷 ,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 ,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故欲倡之于下 ,以唤起国民之议论 ,振刷国民之精神 ,使厚蓄其力 ,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 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词 “ 国民而起者 ”“国民之议论 ”可知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故 A是正确答案:。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 在人类文明史上 ,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
4、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是组合式的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韩非子是法家人物的代表,但是他在教育上无重大贡献。其他三位即使思想家,也是教育家。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 “新皇帝 ”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
5、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可只实行的郡县制。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 “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 “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 这里的 “天下法 ”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说的是刘邦遵
6、循就得礼制对待其父亲。而他的父亲认为他是皇帝,不能因为父亲一人而降低了皇帝的权威。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政治制度 荀子 儒效中说: “诗言是其志也;书 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荀子把儒家经典的职能进行了分工。诗说的是其心意;书说的是其政事;礼说的是其行为;乐说的是其和谐心情;春秋说的是其微言大义。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7、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论语记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说明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 A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 之短,遂成怨隙, 或苟避私怨,知非不
8、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职能的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唐太宗说这段话意在责备中书、门下两省不认真履行职责,徇私情,避私怨。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 “
9、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说的是 “重农抑商 ”政策。 说的是农、工、商地位同等重要。 也说的是农、工、商地位同等重要。 说的是 “重本轻末 ”。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是 “重农抑商 ”。故 C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下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 “农作图 ”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
10、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农作图 ”中的农民用的是 “曲辕犁 ”。这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而该图又是出现在甘肃莫高窟。这说明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西北地区。故 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进步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A建立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观剧津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鼓
11、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这和材料中的 “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是一致的。故 D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珍视的篇页 但康熙未敢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 ,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 ,原因 何在 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 ,而在社会条件。 刘大年论康熙帝 材料二 杰出人物 “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 ,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启东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