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模拟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总题数:30,分数:60.00)1.自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描述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B.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外因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D.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2.哲学的党性是指( )。(分数:2.00)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
2、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3.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4.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分数:2.00)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B.“存在就是被感知”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5.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 )。(分数:2.00)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
3、成员而存在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6.“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 )。(分数:2.00)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分数:2.00)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8.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
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9.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土地所有权同土地经营权分离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C.形成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D.不存在剥削的关系10.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分数:2.00)A.资本的价值构成B.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资本的技术构成11.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 )。(分数:2.00)A.增加劳动者劳动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C.提高劳动强度D
5、.提高劳动生产率12.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诸方面经济关系中,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的( )。(分数:2.00)A.归属关系B.占有关系C.支配关系D.使用关系1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分数:2.00)A.经济体制B.经济制度C.正式的制度安排D.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4.屠呦呦凭借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这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青蒿素的发现证明了( )。(分
6、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对世界的惊异是科技创新的唯一来源1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分数:2.00)A.B.C.D.16.哲学是涉及思想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学科,其关注人自身的进步,既有理论层面的意义,也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7、的思考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对具体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数:2.00)A.B.C.D.17.2016年,美国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宇宙的演化、星系或星云的形成产生了新的认识。引力波的探测进一步佐证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规律不仅可以被发现,也可以被改变和制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的,无所不能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分数:2.00)A.B.C.D.18.“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
8、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一带一路”将会让中国与各国联系更为密切,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要抓住时机,促进质的飞越C.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D.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9.传闻曾国藩攻打太平军多次失败,其手下向皇上汇报战况时写道:“我们屡战屡败”,曾国藩担心皇上看后龙颜震怒,将其改为“我们屡败屡战”,结果大受皇上嘉奖。这一故事说明( )。(分数:2.00)A.意识是物质的客观反映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量变是质变
9、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D.部分之间的组合次序和结构方式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20.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1.我国古诗、成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列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蕴涵相同哲理的诗句是( )。(分数:2.0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2.下列关于习近平同志用经典语句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10、分数:2.00)A.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B.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C.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4.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
11、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这段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分数:2.00)A.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5.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possible!”。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真理具有具体条件性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26.“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世
12、界C.人们的精神动力依赖于物质活动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7.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分数:2.00)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8.2l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婚育高峰期,结婚人数以每年 10的比例增长,加之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婚庆服务产业得到空前发展。这表明( )。(分数:2.00)A.消费是生产的结果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D.生产决定消费对象29.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
13、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分数:2.00)A.B.C.D.30.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两,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人们的认识结果
14、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政治常识)模拟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总题数:30,分数:60.00)1.自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描述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B.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外因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D.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解析:解析:因为地势和温差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花朵盛开的时间不同,其强调了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
15、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故本题答案选 C。2.哲学的党性是指( )。(分数:2.00)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解析:解析: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3.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
16、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解析: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故本题答案 B。4.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分数:2.00)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B.“存在就是被感知”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
17、一,是辩证法的观点。A 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故本题答案为 C。5.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 )。(分数:2.00)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解析:解析: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是由于“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即 B项正确。人作为个体存在,他具有自我价值;人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他必须具有社会价值。人作为个体存在与
18、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决定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6.“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 )。(分数:2.00)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国家公务员 常识 判断 政治 模拟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