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晋中市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晋中市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晋中市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晋中市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 “家天下 ”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讲述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 “统治性政权 ”,即根本目的是
2、维护专制统治,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古代制度的本质 “传统的中国是被会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存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凶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存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 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材料反映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对各个国家是有阶段性差异的,依据相关史实
3、, A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影响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 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 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 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 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
4、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题叙述了各阶段农村干部的特性,其中包括了各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 B项说法最全面,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 2009年 7月 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丽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
5、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表达了美国总统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关键是 “相互抗衡 ”、 “ 习惯势力 ”等,说明美国依然有固定的抗衡思维,故 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代美国思维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 “资源保护队 ”,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 25万人,至 1941年时,共计有 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 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 “新政 ”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6、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题中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公共工程一项内容,该措施主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也做到了自然保护,故 D项表述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举办公共工程 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次会战的 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大的战斗有 496次,占
7、整个抗战时期的 44,共伤亡 137 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材料可以说明 A在抗日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组织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相持阶段的国民党的抗战,根据材料,可发现国民党组织了积极的抗战,故 A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相持阶段抗战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面 这许多按
8、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讲述了历史产生的方法和过程,关键信息是 “追求他自己的 ”、“ 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 ”, C项中的辛亥革命时期与之最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历史背景 下表为 18901933 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 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 33 英国 11
9、 2 ( 29 9) 13 5 ( 32 8) 15 3 ( 34 9) 16 6 ( 37 3) 18 7 ( 39 2) 美国 9 6 ( 15 3) 14 2 ( 18 7) 20 3 ( 22 0) 27 4 ( 25 9) 45 1 ( 32 8) 德国 5 6 ( 11 3) 8 7 ( 15 5) 12 9 ( 20 O) 15 3 ( 35 7) 20 7 ( 30 2) 俄国 4 3 ( 3 6) 6 6 ( 4 8) 10 2 ( 6 4) 4 0 ( 3 1) 36 5 ( 20 2) A 18901933 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 19101933
10、 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 19101920 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为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表格反映了各国近代城市人口的比例,就整体数据而言,英国不落后于美国,德国的增长不是持续的,故 C项表述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农业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 “公共 ”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
11、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 “活着的 ”宪法。该材 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两党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最关键的信息是解决的是 “各自的利益 ”与 “公共的利益 ”之间的谈判和妥协,应当是联邦制的体现,故 B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搀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 ”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 “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
12、知识 ”。耗 |拉图认为 “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 ”。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通过研究表象,进而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题阐释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认识观点,都是从客观现象推论出一般结论,故 C项说法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泰勒斯 “万物皆为水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13、“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题材料主要讲述了朱熹发展理学的一种追求,即 “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要进入生活世界,故 A项表述合理。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
14、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为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图中反映了古代主要时期的水旱灾害的次数,随着朝代的推移而整体呈增多的趋势,主要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旱灾害与农业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 1941年 1月 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
15、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 1941年 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一 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 2月 1940年 4月 1940年 10月 1941年 2月 1941年 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 年美国对华 “租借 ”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6、(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埘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 7 分) 答案:( 1)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2分) 原因: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阵营发生严重分裂; 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决定在亚洲实行南进计划; 罗斯福所做的巨大努力。( 6分) ( 2)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3分) 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
17、大的贡献;( 2分)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 2分) 试题分析: 第 小题:第一小问涉及的是根本利益,所以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所以根本原因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解决第二小问的关键点是 1941年的时间,根据背景知识,其原因主要包括:美国方面的政策失败、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和罗斯福新政等方面。 第 小题:从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美国对华援助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美国的对华政策主要受到国内外两种因素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的世界地位和重大贡献;援助中国,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等方面都是其对华援助的原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 晋中市 考前 适应 训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