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舞 ”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 “舛 ”(双脚形 ),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字演变总趋势应是由繁到简,排除 A;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这是最初文字的特点,排除 C;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排除 D。故本题选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符合题干图片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
2、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 洋务派曾提出 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 “师夷长技以自强 ”,这是: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 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学为体 ”表明了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发展; “西学为用 ”说明中学能为 “体 ”但不能为 “用 ”,这是对儒家思想的含蓄的否定,所以这是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中体西用
3、下图为 “上海 吴淞 ”铁路。 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 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此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C清政府推行 “铁路国有 ”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政府对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的态度。根据题干中给出的 “该铁路于 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西方文明的不接受,这反映的是清朝深受古代封建愚昧保守思想的束缚。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
4、讯工具的进步 淞沪铁路 据记载: 1903-1908年,中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 21 1家。而在 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就有 41 3家, 1916-1919年更是达到年均 24 6家。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建设厂的限制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的春天 ”的背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是在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而从本题材料中给
5、出的时间来看,处于辛亥革命之后,一战期间。故应为 “短暂的春天 ”的背景。故本题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的春天 在反映晚清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我 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当主人要暗示送客之意时就会 “端茶送客 ”。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B只限于官场范围的行为 C是中国传统食俗的延续 D是近代国门大开后的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 “端茶送客 ”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食俗。晚清时期,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但仍然出现 “端茶送客 ”,说明这是中国传统食俗的延续。 “端茶送客 ”是中国古代传统食俗,故排
6、除 AD;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端茶送客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 辞,上面刻有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 “众人协田 ”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 “众人 ”多为奴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形成之前集体劳作的情形。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分工明确,男耕女织;产品的用途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应该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7、 集体协作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而田之所人 ,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井田制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租佃式经营的表现。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 “富民 ”所得,这是租佃制的表现,它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形式是在明清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租佃式经营 洋务运动 “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引文中的 “贵局 ”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8、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从材料中的信息 “中国之航权 ”,可知此公司应为航运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轮船招商局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 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 “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珠海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的材
9、料,考查其发展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将珠海等地设立为经济特区,促进了珠海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海等城市的迅速崛起,有力地证明,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正确的。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珠海发展的原因 宋人朱 摹镀贾蘅商浮芳窃兀 殴匝氯纬缪粝亓钍保 俺 甏迕胁艘皇 龉 拧手 蚪 寂 摇匝麦字 氖 唬骸 械囟 胁耍 枧 病! 缪裘裎胖嗌辛 铩!辈牧洗颖局噬鲜俏 /p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尔有地而市菜
10、,惰农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根本上是为了保护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的目的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 “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 “豆腐作坊石刻 ”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答案: D 试题分析
11、:本题通过豆腐起源的探究,考查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历史事物或事件,判断其真实可靠性,其可靠程度应该依次为出土的实物、史书记载、科学家或思想家的言论、小说及民间传说等。故本 题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东汉豆腐作坊 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 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 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 2% 15% 25% 40%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经济作物种植
12、比例上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中给出的 “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轻松排除 项。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 1953-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完全解体。故本题选 B。 答案: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 “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 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
13、破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材料中称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前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自然经济在中国仍然占统治地位,这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原因 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 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
14、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 “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等有效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而 A项反映的是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 B项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 C项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形。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坊市界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 “世界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西
15、欧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D中苏结盟牢固,美国力图分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背景。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第三世界兴起,这些都让美国感到压力。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所以 D项是不正确的说法。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的背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 20世纪 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苏关
16、系、中俄关系的不同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即互相结盟,而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就是结伴而不结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关系 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的主要议题。从材料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首次
17、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 日内瓦会议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 自然经济出现瓦解 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 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给出的时间是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而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排除 ;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走私鸦片,白银就开始大量外流了,排除 。故本
18、题应该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采取的自我拯救政策。海禁政策是清政府的自我封闭和保护,而不是拯救,排除 A;洋务运动最终结果是失败了 ,不
19、能说完成,排除 B。护国运动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 D。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 “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 “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是 (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 “根源 ”“根本原因 ”之类的题目肯定 是首先去考虑经济,本题考查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 “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即百家争鸣的经
20、济背景。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井田制瓦解。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科技生产迅速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百家争鸣 ”的背景。本题是复合型选择题,唯有经过了 、 、 、 项的逐项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是 “百家争鸣 ”的思想背景, 是阶级背景, 是教育背景,唯有 项中科技生产 “迅速发展 ”不
21、妥。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 动的内容。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 ”,表明追求的是民主; “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表明追求的是科技。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故本题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22、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 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排除 A;题干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排除 B;题干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南平市 光泽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