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11年 9月 12日是传统的中秋节 ,小丽穿上了通过网络购买来的中秋传统礼服。如今网络购物发展迅速 ,这也大大促进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电子货币的作用应该这样认识 ( )。 A可以节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可以方便消费者购物 ,但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协作 C电子货币能够充当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D可以改革银行的作用、业务和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待售商品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和支付方式无关, A错误;电子 货币的使用,执行的是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C正确; B方便消费者购物正确,但不利于银行业务的
2、协作错误;电子货币是新兴的货币支付方式,D错误。 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 ,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小王同学通过 “物联网 ”购买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学习用品。这一过程反映了 “物联网 ”的使用 ( )。 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 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 减少了商品的价值量 促进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物联网 ”是新兴的商品交换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的商品信息挑选商品和付款,方便消费者购物,减少现金使用, 正确;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错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错误。该题
3、选 A。 考点:结算与信用工具、货币的产生 专家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到 2020年中国 10%20%的乘用车销量将来自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是因为( )。 电动汽车作为耗油车的互补品 ,其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的扶持 国民收入的提高 ,为中等收入的群 体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可能 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电动汽车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符合了人们求实的消费心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动汽车与耗油车是互为替代品的商品, 错误;电动汽车的价格和性能在材料中并未涉及, 与题意不符, 说法正确且符合
4、题意。该题选 B。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011年 7月 7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 0.2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贷款 基准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其作用的传导过程是 ( )。 A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 人民币升值 商品出口量增加 国内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 居民储蓄愿望增加 国内消费需求增加 物价水平下降 C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 货币流通量增大 国家财政支出减少 物价水平下降 D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 货币流通量减少 社会投资和消费减少 物价水平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币升值,有
5、利于中国进口,不利于出口, A错误;居民储蓄愿望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减少, B错误 ;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居民储蓄愿望增加,贷款利率提高,居民贷款成本增加,会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正确, C错误。 考点:财政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做法的唯物史观依据在于 (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历史发展离不开先进意识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就是其反作用社会存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社会意识,
6、其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体系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建设有利于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 正确; 不符合题意, 表述错误。该题选 A。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矛盾运动 2011年 7月 23日中国温州境内动车发生追尾事故后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指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 ,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从哲学角度讲 ,材料体现了 (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抓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当家作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其促进作
7、用,而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错误; 是政治生活角度,与题意不符。 “第一位的任务 ”体现抓主要矛盾, 正确;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体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该题选 B。 考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长大的人 ,看到冷色会联想到冰雪 ,因此他们看到冷色会感觉更冷。而在热带岛屿成长的人 ,看到 冷色却很难意识到寒冷 ,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过寒冷的感觉。这种冷暖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差异反映了 ( )。 事物间的联系因人而异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人的主观意识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社会意识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8、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错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错误;不同地区生长的人对冷暖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不同, 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观意识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正确。该题选 C。 考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 “汽车道德 ”,从开车人遵章守规 ,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 ;从邻里相处 ,老死不相往来 ,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 ;从珍惜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 ,都是 “车德 ”涵盖的内容。加强 “车德 ”建设 ,从
9、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 (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唤 “汽车道德 ”,加强 “车德 ”建设,是由我国汽车社会的来临决定的,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正确; AC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错误;社会意识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不同, D错误。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11年 7月 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能够揭示 “制约科学
10、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 ”的哲学内涵的是 ( )。 A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 B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 C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具有隐蔽性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不可回避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的关键是把握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即通过改革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D正确; 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其哲学依据是 ( )。 生产力决
11、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断解决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的进步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推进各项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正确;该题是体制改革,强调的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D。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九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 “改革 ”为内容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使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满足人民的物质文
12、化生活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正确,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 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 ,它经历了从“大包干 ”到税费改革 ,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 ,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13、 ( )。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 【小题 2】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方 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本身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人们活动认识,除了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错误。
14、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出现不同的农村改革,这些改革认识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正确,该题选 C。 【小题 2】试题分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说法错误;材料是关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并未出现社会性质的变化, 与题意不符; 正确。该题选 A。 考点:实践的特点、认识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011年 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15、建筑 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性质,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用 “拉面 ”技术换学日语 ,用 Photoshop技能交换学拉小提琴 ,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 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校园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 “技能交换 ”现象。如果从市场角度看 “技能交换 ”现象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技能交换 ”属于商品流通 B “技能交换 ”属于商品交换 C “技能交换 ”属于物物
16、交换 D “技能交换 ”属于租赁消费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题目中的 “技能交换 ”是技能和技能的直接交换,没有货币做媒介, A错误, B正确;技能不是物, C错误;技能交换是商品交换方式的体现,不是消费方式, D错误。 考点: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家用打印机的出现到畅销 ,用了 11年时间 ;早在上个世纪 70年代就已经开发出来的液晶平板技术今天才渐成主流。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新开发的 “高新优 ”产品最初投入市场销路不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 ( )。 A商品的设计存在重大技术缺陷 B 新商品没能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C商品价格过高同时没有使用价值 D
17、商品生产者完全不为购买者着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高新优 ”产品属新事物,新事物在刚出现时,力量较为弱小,人们对其缺乏了解,没能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故产品最初投放市场时会销路不畅, B正确; ACD错误。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假如 1担米能和 20尺布相交换 ,是因为它们 ( ) 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有用性相同 C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价值量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 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价值的交换, D正确; AB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C是商品的含义,它们都不是不同商品能够交换的原因,错误。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批定价 1
18、万美元的货物 ,选择在图表中显示的某一天用人民币购买 ,最合算的时候比最不合算的时候要少支出 ( )。 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 日期 2010-05-10 2010-06-30 2010-07-26 2010-08-22 1美元兑换人民币 6.799 3 6.797 7 6.787 8 6.788 4 A.16元 B.99元 C.109元 D.115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 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多,说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购买同一美国货币,支付的人民币越多,相反, 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减少,购买同一美国货币,所需人民币越少,故 5月 10日时,购买最不划算,需要人民币 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望江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