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图片信息可以观察分析得出此为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时期, ABC均为唐朝之前。如果古代某位最高统治者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的是唐太宗。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曲辕犁 央视 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 30年 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2、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是歌声飘过 “30年 ”,故应该是 20世纪 80年代之后的歌曲。我是公社小社员应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此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不可能入选该演唱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3、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 “1984年 ”“厂长经理 ”“松绑 ”,根据这些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企业,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 1957 年 11 月记起,到 2002年底一直没有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 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 2685.04元,而到了 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 476
4、58.3元,比 22年前提高了 17.75倍。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这一账本是因为 A账本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某些方面的历史变迁 B这是上海昂首跨入小康生活的历史见证 C可以展现新思想、新事物对社会社会生活的冲击 D上海市民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见证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的 “小康生活 ”、 C项中的 “新思想、新事物 ”、 D项中的 “摆脱计划经济 ”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应该排除。根据本题题干材料中 “上海市民生活变化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应该选择 A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上海的历史变迁 近代以来
5、,欧美各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英国首相是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排除 A;美国的总统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排除 B;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排除 D。故本题应该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首相的产生;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总统的产生;欧美代议制
6、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 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总统的产生、德国政体结构 “直到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意大利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时间 “1500年 ”。 1500年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和英国取代。故本题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
7、人 “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英国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扩张原料产地和开拓市场,排除 B;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性的,尤其是对殖民国家和地区,排除 C; D项与材料不符。故本题应该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 美国历史学
8、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答 案: C 试题分析: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世界霸权的确立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最终英国确立世界霸权。从 “1763年 ”可以判断材料不包括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 18世纪 60年代刚刚开始。故本题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
9、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影响 以下是 1850 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对此评述有误的是 A美 国内战后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B 1929一 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 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 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850 1990年间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 20世纪 50年代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美国未受战争破坏、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输出及资本输出。这与发战争财关系不大。
10、故本题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 度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 “安定国民生活 ”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
11、措施。题干所问的是 “安定国民生活 ”的措施,故应该是罗斯福行政在社会民生方面的措施。 ABC分别是金融、农业和工业措施,故本题应该选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即 “以工代赈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20世纪 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 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 济进入 “滞涨 ”阶段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息中的 “20世纪 50年代 ”及美国政府 “采购商品和支付
12、劳务费用 ”“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重点是二战后美国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此时的美国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排除 B。C、 D都是在 20世纪 70年代,也应排除。故本题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 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 ,正确的有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13、析: 20世纪 60年代,英国旅游发展法对开办旅馆者 20的补助充分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开辟就业渠道,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故本题排除 ,应该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英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 20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所讲的 20世纪五十
14、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分别是新中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者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实行集体经营,排除 BD;两者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 C。故本题选 A。两者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中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49年 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 “时间开始了 ”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 “开国
15、的绝唱 ”。对于无数人来说, 1978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 “时间又开始了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两者分别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新中国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的,故本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
16、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引用晁错论贵粟疏里面的一段关于农耕生产与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论述为材料,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统治者 “急政暴赋 ”的影响,所以表现出相当的脆
17、弱性。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 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 “全面 ”反映体制变革的一项, ACD虽然也都是赵匡胤变革北宋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但只有 B项最为全面。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择 B项。 考
18、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 “起初 外国 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取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 领事裁判权 ;后来 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准确掌握。 是 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 是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
19、容; 是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 是 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故本题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西方各国。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导致了农产品大量出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关税税率大幅下降,西方的众多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许多传统手工业破产,农业受到巨大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列强大量收购 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农副产品生产服
20、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 日本早二十年 。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 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 “同治光绪年的改革 ”指的
21、是洋务运动,其学习西方的层面仅停留在“器物 ”上,即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和民主四星层面,排除 A、 D;它不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 C。故本题选 B。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柳 ”是指 A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无心 ”的 “插柳 ”是指洋务运动在其主观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洋务运动想要实现中
22、国军事的力量的近代化,但最终在 1895年的中日战争后破产。然而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却在 19世纪六七十年兴起了。故本题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 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 西欧 体化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 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条件限定型选择题,根据题干说明
23、基本上可确定为 “总 分 分 ”格式,即 “后者 ”一定从属于 “前者 ”。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排除 B;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国度,从 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排除 C。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是并列关系,排除 D。故本题选 A。欧元是西欧一体化的经济体现,而西欧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局部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无为 开城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