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上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实行内阁制,阁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有 “票拟 ”之权。 A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 ;C 与史实不符,六部对皇帝负责; D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因此选 B. 考点:明朝内阁制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其主要命题方式是依据新课标要求,选取适
2、当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启迪考生思维。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等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它政治措施的演变、特点、作用和历史影响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功能。 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 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 ) A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导致市场经济形成 D罗马
3、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 罗马法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 ”这一思想被 “公司 ”所汲取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进步性 但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 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后 ”则从反面揭示出罗马法时代的人并未真正 “解放 ”这又反映出罗马法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选 D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 “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实质上反映出苏州( ) A劳资矛盾尖锐 B出现资
4、本主义萌芽 C商品经济发达 D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明清时期出现了商标侵权案,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选择 C项。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 点评:古代商 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商业也由官府所控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民间自由商人迅速崛起,并出现了许多大商人;一些农民也开始把家庭手工业的剩余产品拿去出售,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教材主要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秦汉中外贸易的发展、隋唐长安的繁荣和柜坊、飞钱的出现、宋代坊市界限的打破、夜市、早市的出现、纸币的产生、元代中外贸易的兴盛和明清地域商人群
5、体的兴起等商业现象,来反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帝王们也是 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 “重农抑商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 “重农抑商 ”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 ”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 ”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 ”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
6、“重农抑商 ”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 “重农抑商 ”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A、B两项说法有误。 “重农抑商 ”政策并非自古就有,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故 D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的答案:只有 C项。 考点: “重农抑商 ” 点评:重农抑商的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是 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发展;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危及封建政权。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 “儒学
7、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应是指汉代董仲舒。 A项为孔子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不事鬼神; BD两项和鬼神思想无关。 C项主张君权神授,因此被称为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故选 C。 考点:董仲舒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由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有人认为,西方
8、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第三大定律强调的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即政府要保护人民的利益,否则人民有权推翻它,这是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李贽说: “商贾亦何鄙之有
9、?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 “工商皆本 ”的思想 ,但并未占据主流 ,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 ,排除 C项 ;这只是思想的萌芽 ,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所以并没有奠定 “工商立国 ”
10、思想的基础 ,排除 B项 ;A项说法与题干无关 ,故选 D。 考点:李贽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 成熟的表现理
11、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 “工农武装割据 ”的正确道路 C形成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 ”是指 1927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CD 都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A 表述错误,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是在 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共此后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大革命,因此选 A。 考点:新民主主 义革命 点评: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的历史,特别是两次合作取得
12、的重大成果和历史的进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民主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 20世纪 70年代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50年 15.1 1959年 43.8 比 1950年增长 2.9倍 1966年 46.1 比 l959年增长 5.3 1969年 40.3 比 1966年下降 12.6 1973年 100 比 1972年增长 74.2 1978年 206.4 比 1972年增长 2.3倍 A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B政治因素导致 60年代末 70年代初进出口贸易减少 C中美建交推动了 l973年
13、进出口贸易变化 D经济特区建立导致 70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BC都与题干时间不符,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是在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建交是在 1979年,经济特区建立是在 1980年; 60年代末 70年代初我国处于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选 B。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本专题 重点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联网的普及等。难点有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张传玺教授曾以 “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
14、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 “公天下 ”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 “现代行政 ”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大一统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 “公天下 ”的因素,二是 “现代行政 ”的特点。 AB表述错误,具有明显 “公天下 ”的因素不表示就是民主制度,体现了 “现代行政 ”的特点只能说有某些合理性, D在材料中没有谈及,因此选 C。
15、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这两个概念出发,注意体会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认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古代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的措施是考试内容的重中之重。注意从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两个方面抓住复习的重点。 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结束美苏 “冷战 ”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 “冷战 ”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
16、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 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 “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故选 C。 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 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
17、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 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下表是 1956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 “一五计划 ”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 ”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过程中经济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一五计划 ”是在 1953年 1957 年故 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18、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左 ”倾错误故 B项错误;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 “左 ”倾错误,1960年农村制订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 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 “三农 ”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 “民主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 “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 “民主 ”,如 “
19、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意即 “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 D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希腊的 “民主 ”是指 “人民 ”,中国尚书中的 “民主 ”是指 “君主 ”,这说明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考点:东西方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可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苏州碑刻博物馆中的永禁机匠叫歇
20、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依仗官府势力)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 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苏州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存在劳资斗争 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过斗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清朝雍正年间苏州的机户勾结官府禁止机匠罢工。结合各选项说法,第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清政府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内容;第 项说法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本题选 项,说明当时手工业中存在劳资斗争;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行过斗争。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
21、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 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 4个或 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 3 种形式: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 个正确的序号。 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 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 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 :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
22、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与亚里士斯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出自法家,主张严刑峻法; B 出自墨子,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C出自道家庄子,意思是从宇宙本体之道的高度俯观万物,万物没有贵贱; D出自儒家孟子,意思是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要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可以以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
23、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片二是红楼梦的出现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专制统治走向没落有关;图片一是蒙娜丽莎,出现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进行反教会斗争有关。所以两者都反映了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历史状况。其他选项明显错误。 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 “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海南 琼海 中学 高三上 质量 监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