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如东县高三12月四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如东县高三12月四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如东县高三12月四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如东县高三 12月四校联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11年某企业生产产品 W,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 30元,产量为 1万件。如果 2012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 2012年生产的 W商品价值总量为 A 27.5万元 B 30万元 C 45万元 D 11万元 答案: A 试题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 30( 1+20%) =25元;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10%,该企业的产量为 1( 1+10%)
2、=1.1万件;2012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251.1万 =27.5万元。 考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解题是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产量有影响,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分别计算变化后的价值量和产量,从而得出价值总量。难度较大。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 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
3、有时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名言的理解。透过名言诗句看到其哲学寓意,重点是明白名言诗句的意思。荀子的名言意思是天、地、君子等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D说的是草木荣枯有自己的时令,有规律可循,和题干寓意相符。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启示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勇攀人生的巅峰就会感到人生的美好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明矛盾的双方是对立同一的。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点评: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体现了哲学寓意的考查,是政治题目中常见的类型。解决这种题,关键是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
4、的本意搞清楚,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需要对每个选项都有大致的判断,难度较大。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谈话 20周年。 20年来,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也不断结出硕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这一谈话精神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 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说法错误; 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 B。 考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材料,综合考察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该知识点是生活与哲 学的常考内容,经常练习,学生只要留心该部分内容的出题方式,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做出准确判断,难度适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6、,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通过实践可以把思想变为现实,是因为实 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选 C。 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的理解。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把握题干意思,从实践的含义、特征上看,选项说法没什么问题,这就要学生紧扣题干,抓住题干主旨选择了,难度较大。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
7、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生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的过程,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说明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量变,要注重量的积累,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实现了质变。 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说法错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不同 ,但对事物的发展都重要, 错误。故该题选 D。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知识点明确,内容较重要,学生只要对教材熟练掌握,能很
8、容易排除错误说法,该题难度不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 ”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和下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但无论上坡路还是下坡路,它们都是同一条路,是统一的,体现的哲理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选 C。 A说法明显错误;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 D错误;题目的侧重点在矛盾同一性的重要性上, B 强调的是斗争性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考点: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点评
9、:该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知识点要熟练掌握,从而有利于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更重要的是体会材料,把握题目的侧重点强调的是什么,这也是该题做对的关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谈到有人质疑他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抄它,是因为它里面有合理的成分。我突破它,是因为它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创作心灵的需要。莫言的话与下列名句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B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理的抄,不合理的去,说明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坚持辩证的
10、否定,即扬弃。 A对善从,不善改,和题目哲理相同。 B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说明意识 具有能动作用。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考点:诗词蕴含的哲学道理 点评:该题是对名人名言和诗词歌赋的理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体现的道理。这种类型的题对学生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解读材料,很难做对。这个题首先要对题目的观点分析,然后对每个选项甄别,难度很大。 2012年 2月 13日,习近平副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称为“探索之旅 ”。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
11、命与灵魂 B主 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 D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这句话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B正确。 AD是政治生活知识,不符合题意;C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考点: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 点评:判断该题首先要明确回答的角度是哲学依据, AD是政治生活依据,先排除,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这启示我们在答题时要首先看选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的知识范围,对范围之外的选项
12、排除,再从剩下的选项中择优录取。难度较大。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 2012年 5月 14日起在央视开播。该纪录片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体会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从而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上述材料对中华饮食文化特质的分析 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C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统一 D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文化特质,而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
13、食的特有气质,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选 B。 考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点评:以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为材料的题目特别多,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搜集不同的题目加以概括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即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 理解,根据所学内容能够做出正确判断。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南京市的 5位十八大代表走进龙虎网等联合直播室,倾听南京网民、百姓和党员的意见、建议与呼声,现场与网友互动,并承诺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带到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代表之所以要听民声、汇民愿,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
14、行者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基本工作原则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回答该题的关键是把握 “党的十八大代表 ”这个主体,代表们之所以要听民声、汇民意,是因为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代表们之听民声、汇民意,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说法合适; 的主体是政府,不符合题意。 考点:党的知识、人民群众的地位 点评:该题要区分党和政府,题目中涉及的是党,学生要排除主体非党的选项。党和政府交差出题的情况比较多,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握了做题的关键点,不难做出正确选择。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 “不完美 ”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无论 当年的联产承包、
15、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宁要 “不完美 ”的改革是因为 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 应经济基础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起阻碍作用。由此可以判断, 说法错误, 正确,故选 B。 考点: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16、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点评:改革就是要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学生要准确把握这两对关系,并灵活运用,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不能混淆。难度较大。 下图是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原始象形文字 东巴文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它的本质和现象都属于意识形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原始象形文字 东巴文字,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错误;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文字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正确;在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 错误。 考点:意识及文化的
17、载体 点评:该题通过对东巴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考查学生对意识的本质的理解,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等全面把握意识的含义,文字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综合这几个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难度较大。 孔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近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因为文化作为
18、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 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该题选 D。题目主要反映文化的作用, 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的作用 点评:该题通过对青少年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文化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内容比较重要,学生需对材料主旨准确把握方能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难度较大。 2500 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 “诸子百家 ”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 体深刻的特点
19、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500多年前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说明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选 C。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该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内容较简单,而且比较好理解,这种题目经常练习,对学生来讲,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的关键字眼,结合题目信息不难做出正确选择。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
20、析:该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这个知识点。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A说法有点不科学; BCD是文化塑造人生的体现,本身说法都正确,需要对材料主旨进行解读。伟大的诗篇即优秀文化,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说明人的精神世界丰富,故选 B。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点评:该题考点指向性明确,内容较简单,但是解答这个题并不容易,它需要学生对每个要点有正确的理解,并对题目意思有合理分析,难度较大。 最近, “潘俊薄 俺曰酢 薄 霸 迹 阍趺纯矗俊钡攘餍杏锉 焱 纾 浔澈笪抟徊皇嵌缘毕律缁崮持窒窒蟮睦硇运伎肌馑得 /p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
21、造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网络流行语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应选 C。 考点:意识的本质 点评: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从三个角度认识意识的本质,该题是从意识的内容考查的,回答该题,关键是抓住重点句 “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 ”。依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难度适中。 2012年 10月 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和庆祝活动。此前,中央气象台成功预报了国庆期间北京的天气以晴好为主。这说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活动具有
22、主动创造性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该题的判断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进行。 “中央气象台成功预报了国庆期间北京的天气以晴好为主 ”说明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正确;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和庆祝活动 ”,仪式和活动是人主动创造的,故 正确。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该题选 D。 考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的特征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没有固定考查某个知识,选项范围比较宽泛,选择的难度会增加。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概括材料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23、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 “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 “两个对子 ”相对应的是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全面的、相对的观点,形而上学坚持的是孤立的、片面的、绝对的观点。 指鹿为马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乐极生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如东县 12 月四校 联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