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 C。材料中 “秩宗 ”是一官名 ,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 “卜、巫、史 ”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
2、ABD均错误。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 (中国 )新政府 24个部长中的 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 “民主人士 ”,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 ,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
3、了执政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政府刚成立时期的情况。 A项错误,人大制度是在1954年确立,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纷纷成立的; 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场景,体现了政协制度已经成立; D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 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考点:政协制度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各个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
4、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 可以看出,邓小平十分重视法制建设,认为法治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关键,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故选 B。 ACD三项均未体现出法治的内容,均排除。 考点:依法治国 点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大力进行法制建设,通过了 1982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建立做到了
5、有法可依;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1992年 8月 1日,台湾 “国家统一委员会 ”发布的文件中写道: “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 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 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 “一国两制 ”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 “九二共识 ”的达成 D两岸 “三通 ”的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均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有利于 “九二共识 ”的达成。故选 C。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都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两岸 “三通
6、 ”的真正实 现是在 2008年。因此 ABD均错误。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 “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5年召开了万隆
7、会议,周恩来率团参加。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团结了大多数的国家,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故选 A。 B项明显错误; C 项并非是万隆会议中国地位提高的依据; D 项明显与事实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 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图是美国 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 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 “为了和平去北京 ”,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
8、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 “冷战 ”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中美结束对抗,苏联的压力增大; B项说美国放弃冷战思维是错误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结束; C项正确,舆论的反映体现了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 70年代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缓和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迎来
9、了一个建的高潮;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1979年 4月 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 “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国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为其 30年。 1979年条约即将到期,中国宣布期满后不再延期,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方针由结盟转变为不结盟,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故选 D。中苏关系完全破裂是在 20世纪 50、 60年代, A错误; B项不是中国不结盟
10、的主要原因; C项错误,中国外交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自主的,并未改变。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不管是建国初期的与苏联的结盟还是后 来不结盟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都需要掌握。 图是 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域反映了 A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B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 C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D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
11、计划,以经济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故选 C。 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B 项中的 “经济互助 ”与史实不符; D 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 “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他所评论的是 A苏联成立 “华约 ”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锋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答案: D
12、试题分析:从材料 “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 ”、 “ 赫鲁晓夫的退让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赫鲁晓夫 1962年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从古巴撤走了自己建立的中程导弹。故选 D。 A项是在 1955年成立;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明显在材料表明的时间之前。 考点: 点评:因为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遭到了美国的反对,引起了严重的海上对峙,核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赫鲁晓夫的退让了一步,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平息了该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战略冒险。 1983年 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演讲中称: “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 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
13、本的发言权。 ”这反映了 A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 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 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 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可以看出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也在谋求自己政治上的大国地位。故选 C。 A项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日本战后始终未摆脱对美国的以来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依赖; D 项说法正确,但是只是经济格局中的一极,材料反应的正是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
14、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 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不结盟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20世纪 60年代 ”和主张 “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 ”可以看出这是不结盟运动。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
15、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主张反对不结盟、非集团;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故选 D。 AB项本身就是军事政治集团; C项是区域集团化组织。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 成立,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二届不结盟运动时,就把主要任务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世界多极化趋势等需要掌握。 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结束美苏 “冷战
16、 ”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 ”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 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 案: C 试题分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项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 “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故选 C。 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 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7、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 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可以看出十月革
18、命的意义在于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选 D。 A项不是材料中说的最主要的意义; B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马克思说: “现在, (巴黎公社 )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材料中的 “真正目的 ”是指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力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 “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正的目的是人民真正的掌握国家权力。故选 C。 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B项是在客观上的作用或影响; 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途径,通过发动群众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真正当家作主。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失败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
20、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 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故选 A。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 BC错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明朝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建立后,明太祖吸取前朝丞相专权的弊端,废除丞相,自己直接管辖六部。为了提高效率,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官员无实权,只
21、备顾问,但是却往往成为官员指责的对象。内阁的出现,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有人将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的关系制成如下图片,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体制直接发展为现代美国民主体制 B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没有本质区别 C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一脉相传 D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项明显错误,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与美国的民主制有质的不同; 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是代表的奴隶主的利益,而西方民主制是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二者并非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西方民主制确实是从雅典民主制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故选 D。 考 点:雅典民主制与美国民主制
2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和美国民主制的主要的特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初步的体现了分权的原则;美国的民主制是间接民主,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质的不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 “法律圣经 ”。 “法律圣经 ”的说法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 “政教合一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罗马法确实影响了整个世
23、界; B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把二者糅合到一块了; C项正确,说的是罗马法的影响。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 2012年 1月 4日任命俄 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 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 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利在国会 B
24、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 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可以任命政府官员,但是需经参议院的批准,奥巴马绕过这一程序,显然违宪。故选 C。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总统手中,因此 AD错误;前任州级官员可以在联邦任职,并不违宪故 B项错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西省 第二次 诊断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