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孙中山答日本人: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君轻民贵 D得道者多助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子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观点,符合孙中山宣传民主、反对专制的要求,所以得到孙中山的赞许。 A是从人性上说的; B是从个人的修养方面说的; D是从政治理念上说的,都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后汉书 宦者
2、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 1975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 A文献资料不可信 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 C考古资料不可靠 D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描述涉及研究历史学的重要资料,即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者都是我们后人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真实的史实需要两者互证,当只有其中一者出现时,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接近历史的客观史实,不能说任何一种资料可信或者不可信。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
3、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矿 物学等与道家有关的就是火药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宋代史书记载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 ,但只起辅助作用 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
4、针指南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 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 说明宋代航海并非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排除 C;“阴晦则观指南针 ”说明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 “发明 ”是指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题干中 “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 ”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
5、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 楷法遒劲 。 ”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 B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 C书法艺术家修养艺术的提高 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 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 ”可知,对书法的要求是唐代铨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6、。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思想纯正) !”这说明 诗经 A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诗经反映了统一的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诗经材料中提出 “思无邪 ”即思想纯正的意思,思想属于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因此选 C。 ABD三项都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 A清新婉约 B刚健豪放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答案: B 试题
7、分析:苏轼(北宋)为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入词的抒写范围。以豪放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词。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问题的掌握。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 “宫廷文学 ”, 而随着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因 此宋词、明清小说日益通俗平民化。故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8、 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 赤壁怀古 D西游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刻版画出现于明朝,故只有明朝的西游记符合题意。另外注意题干信息 “雅俗共赏文学读物 ”,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小说创作繁荣,因此也只能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有人这样评论一幅画 “恍然如人汴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 ,但少有尘土扑面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 B描绘的是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 C说明当
9、时北宋商品经济发展 D这幅画风格属于抒情写意的文人画 答案: D 试题分析:汴京即北宋都城东京,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开封,结合所学,这出自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城市经济的繁荣, ABC 都表述正确;D理解不正确,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而非文人画。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 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下列是著名的 “同光十三绝 ”, “同光十三绝 ”是哪些剧种的著名演员 A昆曲、京剧 B京剧、元曲、 C元曲、昆曲 D豫剧、京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
10、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 13位著名京剧演员,昆腔即昆曲。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以后的航天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你知道他的成就主要在哪些领域 A天文和数学 B数学和水利 C历法和建筑 D天文和历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制作了更为简化、更为精密的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 300 多年。另外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它以 365.2425天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 26 秒,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
11、大发明 古代科技。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 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孟子 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孟子 C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D董仲舒、孟子、荀子、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体现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的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了荀子的唯物思想; “以天下之利尽归
12、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体现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体现了孟子的儒家纲常伦理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 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 赤壁怀古 D西游记 答案: D 试题分
13、析:木刻版画出现于明朝,故只有明朝的西游记符合题意。另外注意题干信息 “雅俗共赏文学读物 ”,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小说创作繁荣,因此也只能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说文解字 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 ”汉书 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 ”说明隶书是秦代八大字体之一
14、但不属于篆书,故 A不正确;隶书形成于秦朝,而楷书形成于汉末,故 BC 不正确。从材料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 ”可知 D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
15、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 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因此是主张提倡知识分子首先要加强自
16、身修养,方能担当治国人才,故 A 项符合题意。B、 D两项片面理解材料;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 “仁者爱人 ” B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C “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 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答案: B 试题分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可见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A出自孔子, CD出自荀子,都是体现儒家的思想,只有 B与道家老子的思想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7、百家争鸣。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倡导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人们要规 范自己 的行为, “成贤成圣 ”主张向圣人学习,约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发点是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故 C正确, A不是根本 目的, B是明清思想家观点, D是其客观影响,排除 A、 B、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故明
18、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可见体现了法家的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A属于道家, BC 属于儒家, D属于法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 ”,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辽宁省 实验 中学 分校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