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 ” 这则材料反映出 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B “西学东渐 ”,崇洋媚外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崇洋媚外;从材料可以看出卢梭的思想影响很深,但是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因此 D项错误, A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
2、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 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答案: B 试题分析:章太炎曾为宣扬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从其阶级属性来看,其矛头对准清王朝;从诗歌内容看,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民族主义思想,即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
3、民主义的提出。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 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为达到 “巩固共和 ”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 B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 ”, A 不对,维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 B 也可以排除;D不对,五四运动是受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与题意不符;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受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引发,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
4、治。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 A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B “采西学,制洋器 ” C “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 D “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求答项为 “反映这一转变的言论 ”,限定语为 “由研究科学技术转而研究民主政治 ”,再看选项中 A是太平天国中反映小农思想的言论, B是洋务派为代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的言论, C和 D都反映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 C是戊戌变法
5、时期的言论,反映了 维新派主张由学西方技术到学西方政治制度,不选 D 项的原因有二,其一, D 项主要着眼点是号召以革命的方式,反对称帝;其二,这是辛亥革命时同盟会的言论,在此之前已由维新派由研究科技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邓小平指出: “如果 60 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 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 ,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
6、弹一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国际影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如果 60 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直接说明 “两弹一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国际影响,进而说明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于一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关系影响巨大,因此 都正确。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
7、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 “类革命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据此可知 ( ) A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参与者 B广大民众没有受 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C文艺复兴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文艺复兴内容只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正确,材料中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主要说的就是文艺复兴影响的仅仅是少数的富有的人,民众的生活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 B项错误,说法极端; C项错误,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成果
8、并非仅在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建树。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 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卢梭所表达的是 ( )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可见体现人民主权思想,强调政府官员只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尊重民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启蒙运动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加尔文说: “我们把上帝的永恒的判决称之为预
9、定。上帝根据这一判决,决定每一个人应该变成怎样。因为我们不是在同一状况下被创造出来的。有些人注定得到永生,另一些人却要永远罚入地狱。 ”这一思想 A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加尔文为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借助 “先定论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否定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A不对,早在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开始兴起; C无从体现; D不对,为摧毁封建专制统治奠定理论基础的应 是启蒙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
10、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文中的 “他们 ”意在 (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可知是指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批判教权主义、封建制度等。启蒙运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推翻封建统治、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提供
11、了思想基础。 ABC 都不是对启蒙运动目的的准确理解。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启蒙运动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 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分别是指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想先后出现,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不断深入。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
12、界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维新变法思想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 (即掠夺阶级 )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 (即掠夺阶级 )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 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A是在 1915年
13、,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库尔学; B是在 1924年兴起; D是在 1921年,与题干时间 “1920年 ”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 “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 ”“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 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图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D严复的天演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适 ”联系达尔文进化论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看出胡适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之深。故选 D。 A项错误,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
14、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是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B项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只学习西方的科技; C项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体现不出 “适者生存 ”的主张。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 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BC项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康有为宣传变法的著作; D项是维新变法时期严复翻译的西方著作
15、,宣传进化论。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 ”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关键信息是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 ”。选项 A只是 “学在西洋 ”的反映;选项B只与 “妻在东洋 ”有关;选项 D只与 “官在
16、北洋 ”有关,都不是材料信息的全面反映,均排除。从该学者的经历可判断是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政策相关的,故选项 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对外开放。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 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民主 ”与 “科学 ”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危机严重,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但是辛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省 承德市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